">
中新網濟南1月25日電(李明芮)2022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山東省黃河流域非遺展演展示活動1月25日在山東濟南啟動。濟南、濟寧等9個山東沿黃城市在線上同臺展演非遺項目,采用情景式串聯方式,講述非遺文化。
當天,高亢激昂的鼓吹樂《歡天喜地過大年》、傳遞新春祝福的山東快書《吉利話兒》、扣人心弦的雜技《抖空竹》、歌舞快閃《黃河入海流》等節目線上依次開演。同時,傳統插花、中國結編織技藝、木版年畫、濟南剪紙等非遺項目傳承人也通過展演活動與觀眾互動,營造新年歡樂氣氛。
“過了臘八是小年,人人的臉上笑開顏;今天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咱們過個非遺年……”來自山東省文化館的表演嘉賓董彥彬以山東快書的形式呈現山東黃河沿線地區過年習俗。青年演員陳天航則帶來山東箏《漢宮秋月》和《鴻雁夜啼》表演。山東箏曲富有剛勁、音韻濃郁的藝術特點,恰似山東人淳樸憨厚、熱情爽朗的性格。陳天航說,“《漢宮秋月》《鴻雁夜啼》是山東箏經典曲目,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感受山東箏曲的魅力”。
當天,剪紙手工藝人楊迎春展示了《迎春納?;⒒⑸芳艏堊髌?。據她介紹,該作品是為了迎接北京冬奧會而創作,十二幅剪紙分別對應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冰壺等12個冬奧會比賽項目。“我用擬人的手法把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老虎化作運動員參與比賽項目,祝愿北京冬奧會圓滿成功?!?/p>
此外,作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的重要部分,“二十四節氣”系列活動頗受關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王加華在專題講座中介紹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是中國獨創的一套歷法紀時體系。作為農耕時代的產物,二十四節氣在中國民眾生產與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拔覀儾荒軆H僅將其當作一種時間制度,更應視為一種民俗系統,并使其充分融入現代社會生活之中?!?/p>
據了解,此次展演展示活動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山東省文化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2022年是山東省第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時間從2022年1月25日持續至3月4日。(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