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在線消息:2022年1月25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 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開幕式在故宮文淵閣舉行。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群,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劉曉龍,中國建設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王江等出席開幕式并參觀展覽。王旭東院長主持開幕式。
本展覽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視作一條大河,將文明的起源、傳承、發展比擬于河水的源、流、匯。以“源”“流”“匯”三個單元,展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連綿不絕、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質,闡發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概括而鮮明地呈示華夏大地何以中國,中華民族何以偉大,中華文明何以不朽。
三個單元下各設三節,合為“九章”。第一單元“源”,分為“天地之間”“生作在茲”“啟蒙奠基”三節,從中國地理分析開篇,闡釋中華文明生產力動因,以中國獨特的物質文化,展示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制度體系,統一多民族國家由此奠基;第二單元“流”,分為“血脈相依”“和衷共濟”“休戚與共”三節,分別闡釋中華文明通過域內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與域外文明的輝映互鑒、與自然萬物的對話互動,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輝煌歷程;第三單元“匯”,分為“民本邦寧”“格物維新”“匯流澄鑒”三節,分別闡釋中華民族尊仁重禮、家國一體的傳統觀念,追求極致、勇于創新的探索精神,文脈綿延、文華盡匯的中國智慧,既集大成地展示中華文化優秀成果,更鮮明地揭示一切文明歷史都由人民創造、人民享有、人民傳承。
李群在致辭中表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博事業發展,首次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寫入黨的歷史決議。在故宮文華殿舉辦“何以中國”展覽,體現出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與蓬勃生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今年,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文博系統將圍繞這一主線,舉辦系列精品展覽及相關活動,“何以中國”展覽開幕,為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展覽共展出珍貴文物130余件/套,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別(受展廳環境限制,大部分紙質和絲織類文物為復制品),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受新冠疫情影響,河南、陜西部分博物館的文物未能在開幕時展出,將來視情況在展期內補充參展。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聯合支持單位,助力此次展覽活動。
本次展覽源起于《國家寶藏》節目舉辦實體文物特展的初心和努力。作為國家級媒體旗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期致力于弘揚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此次與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促成《何以中國》展覽的落地,是總臺在文化領域深耕的又一次創新探索。除了主展覽以外,文華殿西配殿同步展出由總臺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國家寶藏·展演季》衍生聯展,展品皆是用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地方民俗作品為本次創演的國寶打造的12件“國寶身份證”。此次展覽再次證明,以《國家寶藏》為代表的總臺原創文化內容在當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多元形式的文藝創新,助力文博煥發新生,讓國寶“活起來”的方式更科技、更多元、更現代。
此次展覽作為故宮博物院2022年開年首場大展,將跨越壬寅年春節、北京冬奧會、清明節等重要節日,以宏大的選題視野、流暢的展覽敘事、全新的內容表達、具有故宮特色的展陳形式,為公眾奉獻一場豐富精彩的文化大餐,并通過以物記事、以事敘史、以史啟思,呈上文博工作者們對于“何以中國”的時代答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