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姜曉兵教授團隊實施腦機接口芯片植入手術。(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劉潔 龍華
腦洞,到底能開多大?
湖北用一連串“頭”等大事作答——
去年11月,芯片首次植入人腦,信號燈一亮,秒變“意念遙控器”;
今年3月,湖北在全國率先給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定價;武漢實驗室里,一張微米級“腦地圖”驚艷全球,把神經元的秘密放大到三維立體;
5月,武漢協和醫院腦機接口“醫工融合”病房啟動實體建設;
10月,武漢同濟醫院研發帕金森腦機接口治療新方案;
11月,武漢協和醫院“漢芯”腦機接口植入手術成功,偏癱患者靠“想”就把水杯穩穩端起……
未來產業的“腦洞”,越開越大。
這里有關鍵技術,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全鏈條自主研發
2024年11月,武漢協和醫院進行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手術,醫生將一枚腦機接口芯片植入一名腦腫瘤患者腦部并完成測試。這是首個全國產高通道腦機接口臨床測試,標志著我國該領域臨床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枚芯片就來自武漢本土企業衷華腦機。
腦機接口概念于1973年提出,歷經50多年發展,目前處于技術爆發期,預計2028年全球市場規模突破60億美元。美國、歐盟和日本技術領先。中國腦機接口研究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0年代后逐步突破。2024年工信部將其列為“十大未來產業”。
“關鍵核心技術是討不來、要不來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奮斗,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做出來。”作為腦機接口手術的設備提供商,衷華腦機首席科學家、董事長黃立說,西方在腦機接口研究領域起步較早,先進的腦機接口產品不賣給中國,技術更不可能讓中國掌握。為此,他與研發團隊多年攻關,完成了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全鏈條自主研發,已申請國內外相關專利200余項。
目前,衷華腦機研發了全球領先的65536通道雙向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最大通道數是美國馬斯克Neuralink公司的20倍;今年3月,又與武漢協和醫院聯合攻關,研發了全球首個微米級腦機接口三維多模態圖譜系統,為腦機接口的微米級高精度、高維度影像研究奠定了基礎。
“從0到100都是原創正向技術,我們每走一步都部署了專利覆蓋,別人想抄我們、突破我們,也造個同樣性能的腦機接口,是非常難的事了。”黃立說。
今年11月14日,好消息再次傳來——在武漢協和醫院的康復室內,51歲的劉先生(化名)緩緩抬起右手,穩穩握住面前的水瓶,完成了一個對他而言意義非凡的動作。“現在我又找回了手腕發力的感覺,對未來的康復充滿信心,也許我真的能創造奇跡。”
兩年前,來自河南的劉先生因腦梗塞導致右側肢體癱瘓,右手功能基本喪失。9月22日,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姜曉兵團隊將衷華腦機的高端腦機接口芯片精準植入患者的顱內,成功采集到了他大腦中感覺運動區域的神經信號。
術后,劉先生恢復良好,未出現任何并發癥,植入芯片性能穩定,神經信號解碼準確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經過一個多月的系統訓練,他的右側肢體肌力顯著增強,手臂能夠輕松上抬,并能完成抓握水瓶、將瓶口對準嘴巴喝水的連續動作。“這標志著中國腦機接口技術在臨床轉化中取得關鍵性進展。”姜曉兵說。
這里有產業鏈,“醫工融合”促應用
10月27日,“何以中國·家住長江邊”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武漢依瑞德集團副總裁孫聰頭戴公司自研的穿戴式近紅外腦功能成像設備上臺演講。
演講過程中,舞臺兩側的大屏幕同步呈現他動態的大腦圖譜——隨著他的語速起伏、內容切換,圖譜上的紅、黃、藍色彩塊不斷流轉變化,直觀地將大腦的神經活動“可視化”,讓臺下觀眾清晰看到思維運轉的“動態軌跡”。
今年,武漢依瑞德集團自主研發生產的經顱磁刺激儀,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醫療器械三類產品注冊證,用于抑郁癥的治療。這也是國內首張精神領域經顱磁刺激儀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從電極材料到植入手術,全程不出武漢,一條地鐵線全搞定。”孫聰說。
這條地鐵線就是武漢地鐵2號線,每天運送百萬乘客穿越長江,也運送“腦機接口”這條產業帶。
金融港北站出站,是衷華腦機總部,半導體、材料科學、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生物醫學、機械設計、臨床醫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協同合作,專注探索“人腦—機器—外部世界”的未來連接方式。
終點佛祖嶺站南延1.2公里,是依瑞德園區,無創路線代表企業,把經顱磁刺激儀做成“爆款”;光谷廣場站周邊,沃億生物、格林泰克等上游公司專攻三維腦圖譜、柔性電極。
到漢口中山公園站下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和同濟醫院,則為腦機接口產品應用搭建了世界級舞臺。
武漢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孫暉表示,醫院在全國率先成立腦機接口“醫工融合”門診、病房,首創“醫師+工程師”雙查房制度以來,已接待近百位來自全國的患者。
這里有好政策,編織成果落地生態圈
2024年以來,湖北腦機接口創新應用頻頻問世,一系列前瞻性政策布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湖北省加快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將腦機接口列為未來健康領域的重點方向;《武漢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將腦機接口產業作為13個未來產業之一進行重點部署;光谷發布“腦機接口11條”,支持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及重大產品研發、推動技術成果應用、壯大創新主體、構建產業創新生態……
今年8月,在湖北省衛生健康委、湖北省科學技術廳等單位支持下,湖北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聯盟在光谷成立,聚合臨床資源、龍頭企業以及高校科研團隊,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開放共享實驗平臺、組織交流活動,加速腦機接口領域創新成果落地。
目前,武漢東湖高新區正推進建設光谷腦機接口產業集聚區。其創新驅動核心——國際腦機接口創新中心位于光谷生物創新園二期,由東湖高新區聯合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等單位建設,將構建從概念驗證、臨床試驗、注冊檢驗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當“讀懂”大腦變成現實,湖北的目光已投向更遠的疆域。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腦機接口等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衷華腦機市場負責人鄭瀚認為,“十四五”時期,腦機接口技術主要被視為神經科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前沿,而《建議》將其明確納入國家未來產業體系,意味著國家層面開始系統性地規劃其科研、臨床與產業化路徑,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
“在技術上,湖北已有多年布局和積淀,有代表性的企業和產品。在未來全球腦機的浪潮中,湖北一定可以將技術長板轉化為產業優勢。”孫聰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