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福州2月17日電 (記者 劉可耕)一扇門,一把鎖,凝望著萬家燈火,守護著世代傳承。17日,“鎖出別樣——歷代鎖具精品展”在福州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開展。
此次展覽共展出99把鎖,以鐵和銅為主要材質,歷經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品種之齊全,工藝之精湛,材質之多樣,無不反映了中華鎖文化的發展歷程。
祥云軒將樂窯博物館館長余學云稱,鎖,是福文化的一個縮影。古鎖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后衍生至愛情永恒,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愿盡寓其中,凝聚了匠人的諸多心血。“尋常生活中的一器一物,不只是用來滿足生活所需,也用來寄托一切生活良愿。”
據介紹,廣鎖是明清時期最普遍使用的鎖,在《十三經注疏》中寫到“東西為轉,南北為廣”,《辭源》中亦有解釋“南北為縱,東西為橫”。所謂“廣”,就是強調其橫向開鎖的功能,所以廣鎖指的就是橫式鎖。這種鎖在清代主要生產于浙江紹興,故稱“紹鎖”,民間也稱作“橫開鎖”“枕頭鎖”等。首飾鎖,俗稱“配飾鎖”“長命鎖”“百家保鎖”,這類鎖已經脫離了鎖的實際用途,成為一種象征意義,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首飾鎖按照使用人群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婦女設計的掛件鎖,這類鎖的個頭很小,一般在3-5厘米之間,以鏈條串的形式掛于脖頸或者帷帳,以達到裝飾和祈福的作用。另一類是為兒童設計的長命鎖,寄托了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此外,本次展覽還有首飾鎖、密碼鎖兩類鎖具,別具一格、匠心獨運。
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館長黃文明受訪表示,古鎖承載了太多關于未來的期許,對美好的追求,歷經千年,從未止步,不僅保護家中珍貴的物件,還寄予著對生活的企盼與祝愿,無不體現著古人生活的用心和智慧。(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