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日前印發《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要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如何更好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來聽聽代表、委員們的聲音。


吉狄馬加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
“保護今天每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發展建設新城市的根基和任何時候都不可逾越的前提。”
《通知》對當下促進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全社會進一步加強和樹立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現代化進程,隨著這波瀾壯闊的社會發展和歷史巨變,對整個國家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已經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一個古老民族偉大的歷史復興,相伴隨的也必然是文化的復興,但這種復興當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一定是與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相聯在一起的。也只有這樣我們在邁向未來的道路上,才能充滿自豪、毫無愧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以我們悠久、厚重、豐富、博大的民族文化成為立足于世的最為鮮明的文化標識。
毋庸諱言,任何快速的現代化進程,無論是在社會層面,還是在經濟領域,當然也包括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都會出現許多新的問題,我想只要有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全社會能形成廣泛的共識,在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一定會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偉大的城市都是有記憶的,這種記憶無處不在,彌漫在城市所有的角落,這是一種近似于氣息的東西,但你要知道它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它是時間和歲月沉淀的產物。
所以,保護今天每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發展建設新城市的根基和任何時候都不可逾越的前提。城市靠漫長時間所形成的傳統,是它區別于其它城市的符號,這種符號既是內在的,同樣也是外在的。所謂城市的氣質,就完全體現在這內外最完美的結合之中。哪怕今后的城市建設,還會有許多新的發展理念,比如智能城市等的建設,但都不能偏離了對城市偉大傳統記憶或者說基因的續接,要把保護、利用和發展歷史文化遺產作為新城市建設過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
作為文化界的人大代表,我希望并建議,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除了在國家層面的立法上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必須在全社會形成更濃厚的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的意識,應該促進并形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全社會的監督機制。我相信只要我們不遺余力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我們就會在“兩個文明”的建設上取得決定性勝利。


駱芃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院長
“它們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和美化著人民的生活,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通知》的發布非常及時和必要。因為歷史文化遺產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或損壞,采取強制性的保護和維護是很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有放松的心態,30年、50年、100年過去了,會給這些遺產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害。它們已經非常脆弱了,我們必須抓緊時間保護它們。
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被重視,對遺產的研究和保護也越來越頻繁。有些遺產保護成果顯著,已經可以供大眾參觀,相關書籍資料也越來越詳實。
比如我所從事的篆刻藝術,它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中華美學意蘊,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記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像篆刻這樣的藝術門類還有很多,它們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和美化著人民的生活,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


吉平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文物保護中心主任
“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綻放光彩,成為增進全民族歷史自信與歷史認知的重要源泉。”
我們是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和文化遺產大國。歷史文化遺產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為我們更好研究中華文明史、塑造全民族歷史認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會、歷史意義。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是蘊涵著豐富知識、智慧、藝術的無盡寶藏,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它們展示了中國在悠久歷史進程中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突出貢獻,也展示了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和平性格、海納百川的包容特質、天下一家的大國氣度。
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自覺自信、有責任擔當。要從全局高度,準確理解、把握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既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必須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價值挖掘和傳播推廣等工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立足新時代,要進一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構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新格局。
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堅持創新理念。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綻放光彩,成為增進全民族歷史自信與歷史認知的重要源泉。
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要貫徹協調理念。堅持保護第一、強化系統保護。統籌協調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鄉建設、經濟發展、旅游開發之間的關系,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之間的關系,歷史與當代、保護與利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系。


袁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都需要文化遺產這個實物證據的支撐。”
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都需要文化遺產這個實物證據的支撐。就像我們現在評價前人在對待文化遺產的功過得失一樣,我們一定要給后人留下我們這代人對于中華民族祖先的敬畏、對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對于中華民族重要文化遺產的責任和擔當。
今年全國兩會上,我準備了6個提案,同樣是聚焦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議。提案的內容包括:調整完善相關政策,進一步提高考古科研裝備水平;全面開展科技考古,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設立國家級獎項,進一步激發、鼓勵考古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聚焦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開展多學科考古發掘和研究,全面彰顯在世界范圍內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早期發展階段的輝煌歷史;將文物保護利用常識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完善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長效機制;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確認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發展的地位,豐富校外教育機構的內涵,進一步釋放博物館的社會教育潛能。希望這些提案有助于推動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促進考古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賀云翱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
“增強全面保護和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產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我們應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事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全面保護和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產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相關部門在法律法規執行、專門機構建設、財政投入、人才保障培養、部門協作、規劃編制等方面應把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事業做實,使之在國家、區域和城鄉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來源:中國經濟網)
(整理:邢賀揚 綜合:新華網文化頻道、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經濟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