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作品如何助力“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打造?雙流目前的文化創作環境如何?3月15日,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的新書《流的金流的情》閱讀分享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吸引了一大批文學界名家參加。這是文學界新老朋友的一次盛會,也是“中國航空經濟之都”文學表達的一次創新探討。
在活動圓桌論壇環節,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蔣藍,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著名文學評論家、《人民日報》文藝部原主任王必勝,著名詩人尚仲敏分別暢談了對新書《流的金流的情》的理解和雙流故事。
敢為人先、勇爭一流
這是雙流人的精神和氣質
作為“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建設者、親歷者、見證者,雙流人更多代表著一種敢為人先、不甘落后、勇爭一流的精神和氣質。在蔣藍看來,這也代表了成都的城市精神。
“新書中提到的‘雙流’,其實是一種狀態,一種不甘落后、永爭第一的生存狀態,以及一種昂揚向上的狀態。”王必勝說,好的作品應該呈現一種狀態,既有作者本身的創作狀態,還有作品內容所展現出的狀態。
“在閱讀新書的過程中,你可以從書中了解到雙流是蜀錦發源地,是新時代泛歐泛亞航空樞紐重大節點。”王必勝說,讀完這本書,能感受到書中透露出的大氣,這是雙流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所透露出的大氣,也有來自雙流歷史文化底蘊積淀出的靈動。
何建明說,文學分享的意義不在于簡單的喝茶、聊天,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賦予社會更高的層次,向世人展示城市的魅力。
同樣,擁有文學和新聞人雙重身份的王必勝認為,新時代,用文學講述一座城市的故事能起到不一樣的推廣作用。“就像這場讀書分享會,將各地文學愛好者聚集在一起,就像打開了一個‘文學壇子’,里面有太多生動有趣的點等待我們發掘。”
敏銳捕捉雙流變化細節
讓“雙流模式”活起來
此前,張陵第一次來到雙流時,就感受到了這里的生態環境和魅力。“這是一個美麗宜居的現代城市。”他說,何建明擁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洞察力,捕捉到了雙流的變化,并用文字呈現出來。
“這里是一片文化的沃土。”張陵說,雖然雙流城市面積不大,但擁有深厚、博大的歷史文化積淀,當地特有的航空港文化,都是文學創作者尋找創作題材的條件。
除了經濟發展,《流的金流的情》這部作品還將目光聚焦到鄉村振興。“通過作品的敘述可以看到,雙流的鄉村振興走在前列,也積累了發展經驗,并創造出了‘雙流模式’。”張陵說。
“這本書同樣賦予了雙流巨大的經濟活力和豐富厚重的人文情懷。”尚仲敏說,雙流就如同一只“銀燕”,張開了巨型翅膀,從航空港起飛,飛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在圓桌論壇上,尚仲敏還分享了他對報告文學的理解。“報告文學不是新聞報道,更不是情況說明。”他說,一方面,報告文學要以詳實的史實為依據,需要客觀、精準;另一方面,報告文學作者要有政治家的格局和思想家的智慧。
“在這方面,《流的金 流的情》為全國各地書寫地方報告文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優秀的范例。”蔣藍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劉秋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