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第一長文觚”。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3月18日,2021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出土“中華第一長文觚”的湖北云夢縣鄭家湖戰國秦漢墓地入選。專家認為,該發現為研究戰國晚期至漢初中華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中華文明從多元一體到大一統的進程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國家認同提供了典型個案。
鄭家湖墓地位于云夢縣城關鎮,分布于楚王城城址的東南郊,西距睡虎地墓地約3000米。為配合云夢縣市政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云夢縣博物館聯合在此發掘,2020年發掘A、B區墓葬196座,楚文化特征明顯,2021年,發掘C區墓葬116座,出土隨葬品共計1000余件/套。從墓葬形制、棺槨結構、隨葬品組合、殉牲習俗來看,C區為秦文化中小型墓葬。
項目負責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羅運兵介紹,此次考古發掘收獲頗豐,出土一批珍貴文字材料。其中全文約700字的木觚,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中華第一長文觚”,其形制罕見,內涵豐富,學術價值重大。觚文載有謀士筡游說秦王寢兵立義之辭,不見于傳世記載,為一篇全新的策問類文獻,是研究當時社會思想的珍貴文本。此外,出土一批罕見的葬具繪畫,題材為首見,填補了秦漢繪畫材質與類型的歷史空白,是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發現。出土漆木器達400多件/套,不少造型精致、紋樣獨特,為研究戰國秦漢漆器生產流通、工藝美術提供了重要材料。
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委會主任白云翔現場點評時說,鄭家湖墓地發掘的重要意義在于,獲取了一批中華文明瑰寶,極大地豐富了秦文化的歷史內涵,活化了秦漢帝國大一統進程中重要節點的歷史場景。鄭家湖墓地與楚王城城址及其周圍的睡虎地、龍崗、江郭、大墳頭等墓地一個有機整體,年代集中在白起拔郢至西漢初。項目開展多學科檢測研究,也揭示了當時南北人群頻繁遷徙與交融互動。尤其是秦人墓地與楚人墓地雖有所劃分,但在隨葬品、棺槨結構等方面又有融合。他稱,云夢是秦人統一南方的重要據點,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兩次南巡曾來到這里,“放在大的時空框架和歷史背景下觀察,這些材料具有重要意義,生動展示了秦文化與楚文化逐漸融合、統一于漢文化并匯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過程,可以說是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過程的一個縮影。”
鏈接>>
我省11年8獲“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張君)3月18日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物局)獲悉,我省考古項目近年來屢屢斬獲大獎,尤其是2011年至2021年,我省有8個項目入選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8個項目分別是: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2011年)、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2013年)、天門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遺址(2016年)、京山蘇家壟周代遺址(2017年)、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2018年)、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2019年)、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2020)、云夢縣鄭家湖戰國秦漢墓地(2021年)。
據了解,除云夢縣鄭家湖戰國秦漢墓地外,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選項目還有:四川稻城縣皮洛舊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南陽市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四川廣漢市三星堆商代遺址、江西樟樹市國字山戰國墓葬、甘肅武威市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