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技術人員到油菜花地提供指導

小龍蝦生產車間

現代化的養雞場帶領村民致富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高偉 通訊員 蔡代明 周璇
70萬畝油菜花盛開,30多個品種的櫻花浪漫綻放……三月的沙洋,春光爛漫花香四溢。
正值荊門·沙洋第十四屆油菜花旅游節盛放之際,沙洋鄉村振興工作實績考核獲省委省政府表彰,成為全省13個“優秀”縣市之一。3月28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沙洋這片多情的土地,從米、油、蝦、菜四個側面,了解農業產業鏈“十個一”背后的故事……
一袋米
15萬畝香稻打造區域公共品牌
“合作社現耕種960畝農田,吸納了80多戶社員。”3月28日,在沙洋李市鎮農技服務中心,會林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標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今年打算引進袁隆平先生培育的“瑋兩優8612”試種300畝,若單產穩定在千公斤以上,一季就可產糧六十萬斤。
王標介紹,會林水稻專業合作社是沙洋洪森實業集團的香稻訂單大戶之一,企業無償供種,農業部門免費提供技術服務,企業高于市場價收購。
“單項投資1.5億元,將新增銷售收入近20億元。”洪森實業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加工50萬噸稻米的智能化工廠新廠房和設備建裝正在快馬加鞭,5月完工。“從稻谷清理、脫殼、碾米到包裝出庫,都由電腦控制,可保留大米的新鮮度和口感。”
據介紹,洪森實業成為“沙洋香稻”區域公共品牌的龍頭企業,自建示范基地5000畝,年簽約種植訂單16萬畝,高端香稻收購價比普通稻谷平均每斤高0.6元,惠農穩農讓農民吃定心丸,百姓吃放心糧。
不僅是加工,在香米選種、種植、品控、銷售等各環節,洪森實業已建立成熟完善的產業鏈體系。洪森實業還與省農科院、長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優質種子,做“農芯”造福田澤四方。
“全縣大米加工企業52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3家。”沙洋縣農業農村局種植科科長劉婷告訴記者,龍頭企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生產模式,帶動農戶訂單生產優質香稻,“目前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正在打造沙洋香稻區域公共品牌。”
一壺油
70萬畝油菜拉動30億元產業
“今年油菜長勢好,漂亮的油菜花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曾集鎮曾集村種植大戶朱中斌,指著盛開的油菜花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的家庭農場今年種了340畝高油酸油菜,全部采用機器播種,油菜長得均勻整齊。
前一段時間,朱中斌雇請十多位村民對油菜地追肥,并專門進行了清溝排漬。他信心滿滿表示,今年的產量要超去年,預計會收割10萬斤高油酸菜籽。
在沙洋,政府倡導短季節流轉種油菜:大戶與農戶簽短期流轉協議,不交流轉費,冬閑突擊種植油菜,來年將田平整好交還農戶,農戶省去機整田費用,大戶機械化種植降成本提收益,實現雙贏。
沙洋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周洪華介紹,經過傅廷棟院士等專家團隊研發的高油酸油菜,品質媲美橄欖油。今年,沙洋高油酸油菜種植面積增長到20萬畝,占油菜種植總面積的27.3%。
“預計6月試運行,可年處理20萬噸高油酸油菜籽。”荊品油脂公司負責人彭萬祥介紹,項目投產后,智能化工廠里從生產到出庫,全程“不落地”,壓榨、浸出、精煉、包裝等全環節,全部更換成國內頂級的生產設備。
在荊門環星循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油菜秸稈通過粉碎、篩選制成PE顆粒,再經過200℃高溫擠壓,“變身”成塑木型材,廣泛用于公園步道、護欄、涼亭等。公司負責人曾海青介紹,除了能做建材,油菜秸稈還是很好的有機肥。
靠著“一油多用”,沙洋縣以70萬畝油菜種植面積,拉動了近30億元的全產業鏈。周洪華介紹,“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做強做優做大油菜產業,大力建設高產高效生產基地,筑牢“一壺油”產業工程,打造沙洋油菜特色經濟。
一只蝦
初步形成小龍蝦全產業鏈
在沙洋毛李鎮江新村,魯志剛和胡平夫婦創辦鳳林家庭農場,成功將家禽養殖、水稻種植、水產養殖結合。
“今天早上賣了300斤大蝦,每斤價格50元。”魯志剛劃著小船高興地告訴記者,他提供一條龍扶持,直接帶動了全村105戶社員養蝦。
“沙洋境內河渠縱橫,非常適合小龍蝦養殖,可實現年產量近7萬噸,產值近20億元。”沙洋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周洪華介紹,近年來,沙洋圍繞“穩糧增收、綠色生態、質量安全、三產融合”發展思路,大力推動以優質稻、清水蝦為主導的稻蝦共作種養,現已建成6個萬畝和20個千畝稻蝦共作示范基地,同時,25家小龍蝦養殖合作社抱團組建沙洋協力水產專業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從“大養蝦”向“養大蝦、養品質蝦、養品牌蝦”轉變,走品質化、綠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
除了推廣綠色養殖、提升小龍蝦品質,沙洋還通過培育龍頭企業,不斷延伸小龍蝦加工產業鏈條。
“去年收購加工了1.8萬噸小龍蝦。”湖北楚玉萊信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已研發調味蝦、蝦仁等16種小龍蝦加工系列產品,并將根據需求持續研發新產品。
成豐生物科技公司則通過對蝦頭、蝦殼等生產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用生物法提取甲殼素以及殼聚糖、氨基葡萄糖鹽酸鹽等甲殼素衍生物制品拓展至醫藥產品領域。
“現已初步形成集苗種繁育、健康養殖、產地批發、加工出口、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餐飲休閑于一體的小龍蝦全產業鏈。”周洪華說,該縣還積極爭取資金,建成后港蟹尚皇、官當鑫澳龍兩個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大力提升種業工程,補齊小龍蝦產業短板弱項。
一籃菜
農業產業鏈夯實發展基礎
走進澤波蔬菜基地,1500畝蘿卜、包菜碧綠喜人。“上午,剛發送一車藜蒿到荊門,現在正在裝貨準備送往荊州。”種植大戶向宏品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的基地每年出產多種蔬菜上萬噸,銷往廣州、重慶、上海等地。
在向宏品的藜蒿種植地,20位農戶正忙著收割藜蒿,分揀捆扎,過秤裝車,忙碌有序。“晚上還有時間在村民廣場跳舞,這樣的日子真是太美啦。”60歲的村民熊新春高興地告訴記者,她平時在家照顧家人生活、孫子上學,空閑時來基地打零工,出工一天可得到120元不等,一年累計也有兩萬元收入。
落戶沙洋五里鎮的武漢華牧集團天佑生態農業公司,為附近農戶提供100個就業崗位,還對口幫扶所在地劉集村,為困難戶免費提供有機肥。“現有蛋雞70萬羽,年出蛋100萬枚;網絡合作社一個近百農戶,年出蛋120萬枚。”公司總經理唐道平告訴極目新聞,加上每年3萬噸生物發酵有機肥生產,年產值過億元。
目前,沙洋建成萬只以上規模雞場124個,萬頭以上豬場20個、千頭以上牛場5個,創建部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3個、省級示范場21個。沙洋風干雞的新商標“尚香”牌,也已成為電商爆款,高峰時一天出單2萬只;漢江牛業培育的“華西牛”成為我國第二個肉牛新品種。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沙洋縣委書記陳威表示,該縣主抓一袋米、一壺油、一只蝦、一頭豬、一枝花、一只雞、一籃菜、一條魚、一頭牛和一個綠色食品加工園等“十個一”農業產業鏈工程,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讓老百姓獲得幸福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