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訊(記者黃麗娟 通訊員吳靜 王雋)3月28日上午,武漢市司法局、武漢市文旅局聯合召開全市法治文藝精品創作調研座談會,來自武漢說唱團、武漢市創研中心、武漢漢劇院、武漢楚劇院、武漢人藝、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紀念館以及南湖社區普法教育活動基地的藝術家代表們在座談會上各抒己見。
此次調研座談圍繞“武漢文旅普法輕騎兵基層行”普法惠民民生實事項目,旨在創作一批具有武漢特色的法治文藝作品,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的點單式普法產品。
武漢市說唱團紀委書記宋幼民說,去年以來,說唱團高度重視普法工作,找準社會的關切點進行創作,通過導演和演員的巧妙構思,創作了一臺大戲《伸著腦殼接石頭》。宋幼民介紹,武漢說唱團涵蓋的項目比較多,近年來創作了20多個普法作品。他們很有信心發揮好文旅普法輕騎兵的作用,打造富有武漢特色的文化品牌。
《伸著腦殼接石頭》的主創編劇張保民和主演李聰說,通過藝術表演的方式,將民法典的宣傳融入舞臺劇,讓觀眾在觀演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法治宣傳教育,進而產生共鳴,這種普法新模式值得借鑒推廣。
武漢市創研中心主任胡懷存、編劇葉愛霞、魏林以及武漢漢劇院導演孫偉、武漢楚劇院副院長王文華都表示,普法文藝作品要得到老百姓的認可,需要市民群眾身邊大量的鮮活案例,通過案例的串聯、解析、挖掘,再創作成小品、快板、歌曲等文藝作品,更易為市民群眾所接受,更易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王文華還提出,可以根據民法典等與市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內容,以訂單式簽約方式開展創作,將會使普法產品更接地氣。
武漢人藝演員、編劇周際表示,武漢人藝有很多藝術形式,包括兒童劇、音樂劇、木偶劇,可以抓住未成年人這個關鍵群體,進行普法作品的創作。
來自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紀念館的副館長周強和南湖社區普法教育活動基地的朱安璋分別就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基層普法活動,加大法治宣傳教育產品創作進行了發言。
武漢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文旅普法輕騎兵基層行”活動已列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今年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的重要內容。近期,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就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繁榮荊楚法治文化,推進全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與此同時,全市“八五”普法規劃中,亦就加強和推進全市法治文化建設提出了要求,希望與會單位認真學習,并結合實際創作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法治文藝精品作品,為推進全市法治文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會上,大家一致認為,一部好的法治文藝作品,要緊貼時代脈搏,體現思想性,催人奮進;要緊貼群眾需求,體現實用性,趣味性;要緊貼創作核心,體現法治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針對武漢市目前法治文化作品選題較集中,節目、作品同質化傾向比較明顯的現狀,與會專家表示,要注重作品創意創新,在故事性上發力,在切入點上優化,著力提升作品張力;要弘揚主旋律,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傳播正能量;要突出地域特色,體現荊楚文化;內容要符合法律規定,將法治理念融入到藝術創作中,寓教于思、寓教于樂,不斷提升法治文藝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為辦好民生實事項目,下一步,武漢市司法局和市文旅局將聯手共建優質法治文藝作品精品庫,并采取你點我演的方式,將具有武漢特色、貼近群眾生活的法治文藝作品送到基層、送到群眾中去,讓優秀的作品在高密度的群眾演出中不斷接受觀眾考評、打磨,使精品更精,影響更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