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戰場,聯合防空反導作戰對抗激烈、分秒必爭,只有瞄準強敵對手,加速推進武器裝備革新和戰術戰法創新,才能不斷提升應急應戰水平。陸軍某防空旅充分發揮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通過成立導彈、電抗等專業“兵專家工作室”,先后探索創新并推廣應用40多項研究成果,在實戰氛圍中鍛造防空利劍。
東南沿海,一場陸空聯合防空演練激戰正酣。擔負應急應戰任務的陸軍某防空旅導彈營第一時間奔赴戰位,根據陸空信息,操作手古智強迅速完成目標校對。指揮員對敵情進行判別,指揮各火力單元對空中來襲目標展開模擬打擊。

第71集團軍某防空旅雷達技師 古智強:這套空情系統是我們營“兵專家工作室”自主研發的,可以自動融合多種不同來源的空情信息,這樣不僅大大壓縮了空情校對時間,更讓陸空雙方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空情入網的一小步,背后卻是古智強等一批“兵專家”們的辛勤付出。為了克服空情組網這個難題,古智強帶領“兵專家工作室”從裝備入網、統一標準再到理念融合,進行了許多探索與嘗試。為了解決入網后的卡頓問題,古智強帶領團隊成員不斷借助一體化平臺與空軍部隊進行磨合檢驗,最終獲得了一點發現全網皆知的信息優勢。

第71集團軍某防空旅雷達技師 古智強:當時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說實話心里還是沒有底的。好在旅里為我們“兵專家”的創新營造了寬松的環境,對創新的失敗或失誤等情況給予了包容和理解,讓我們丟掉“怕出錯、不敢做”的思想包袱,使我們團隊的創新潛能得到了全面釋放。
在古智強的帶領下,官兵們在某跨區演練中,創下全軍同類型裝備實彈射擊搜捕用時最短和距離最遠兩項紀錄,最大挖掘了武器裝備潛能。

第71集團軍某防空旅導彈營營長 高凱:防空兵的戰場分秒必爭,對抗也十分激烈,因此我們只有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才能在未來戰場上贏得主動。我們這些技術骨干主要來自基層一線,他們最了解哪些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哪些武器裝備急需革新,哪些戰術戰法運用需要創新。
為充分發揮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2020年開始,這個旅先后成立導彈、高炮、電子對抗等12個“兵專家工作室”,深入打通人才培養快車道,越來越多的“兵專家”由幕后走到臺前,延伸到防空作戰的各個作戰要素中。

電子防空營技師張帥偉是一名來自電子對抗領域的兵專家。在一次與某陸航旅展開的背靠背對抗演練中,多架武裝直升機采取超低空突防、多批次多方向進入的方式,對防空陣地進行偵察、突襲。面對來襲“敵機”,張帥偉沉著分析,快速反應,率先對“敵機”進行干擾壓制,各火力單元成功對空中來襲目標展開模擬打擊。

在激烈的干擾與反干擾、偵察與反偵察過程中,電磁戰場的比拼成為勝負天平上的重要砝碼。在某次電磁對抗演練中,張帥偉和他的團隊遭遇了一場“滑鐵盧”,“敵人”多次釋放假信號,進行欺騙干擾,使得行動功虧一簣,這次的失利給他帶來了許多思考。

第71集團軍某防空旅雷達對抗技師 張帥偉:這讓我意識到平時的訓練缺少實戰的對抗和運用。對于一閃而過的敵情,我們要在對抗狀態下完成目標判別,對抗狀態下完成數據采集。

為摸清每次干擾訓練的成績底數,張帥偉牽頭成立攻關小組,他邊調試、邊維修、邊革新,最終研發調試出“雷達對抗裝備一體化平臺干擾測試儀”,提升訓練質效的同時,也能精準量化對抗訓練的干擾效能,用成績的量化,帶動訓練的對抗,讓實戰氛圍充斥訓練的每個細節中。自成立“兵專家工作室”以來,這個旅打造由97名專業骨干構成的“兵專家”人才方陣,先后完成戰場監控系統、某型導彈發射模擬訓練器等40余項創新成果,多個制約部隊戰斗力提升的瓶頸得到破除,群眾性崗位練兵熱潮不斷涌現。近三年來,兵專家群體中先后有4人榮立二等功,10余人榮立三等功。

第71集團軍某防空旅旅長 黃海梁:沒有技術就沒有防空兵,我們積極搭建創新平臺,配套完善政策機制,鼓勵官兵敢想敢做,把熱情融入備戰打仗上來,讓創新型人才不斷涌現,助力鍛造一支敢打善戰、擎天制空的防空勁旅。
(總臺央視記者 仇凱 張旭 陳昶 周旋 溫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