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寧近照

《不再留念》 獲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最高獎

《諸相非相》獲首屆中國水彩畫靜物展最高獎

《花語》(局部) 本版供圖 李寧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謝赫 劉沖 曾祥海
近日,《行行重行行——楊帆、尹朝陽、李寧 三個展》在湯湖美術館舉行。
三位畫家都是湖北美術學院水彩畫系第一代系主任、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劉壽祥先生的嫡傳弟子,其中最年輕的李寧教授,系湖北美術學院彩畫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2016—2017年,他曾受邀參加由楚天都市報主辦、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領銜的萬里長江人文行走,與楚天都市報結下深厚友誼。近日,李寧教授接受了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專訪。
三個繪畫系列分別代表了近三年的思考和感悟
記者:朋友圈里有畫家是非常幸運的。在朋友圈里看到的畫,不久就在美術館見到了。
李寧:本次展覽我準備了30多幅作品,基本上是我近三年的代表作。分為三個系列:船系列、花卉系列、酒瓶系列。三個系列分別代表了我近三年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吧。
船系列是我的主打。很多年前我去過福建、山東的一些沿海城市,對港口碼頭上的各種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船和碼頭,都很貼近于水彩,用水彩表現船只,是非常合適的,很能體現船與水的關系,體現水彩的韻味。船系列在全國獲得了一些獎,我還是很喜歡畫船的,包括水、港口、碼頭,以后也將繼續畫下去。
第二個系列是花語,也就是花卉。
記者:我們在朋友圈見證了這個系列的誕生。
李寧:2020年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待在家里,去不了工作室,就把家里堆砌的顏料,紙張、畫筆收集起來,重新應用起來,想嘗試一下我以前沒有嘗試的題材。
鮮花表達了對醫務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敬意。從第一張花卉開始,我就嘗試突破形式和材料,和船系列拉開了很大距離。船系列可能過于嚴謹和嚴肅,花卉系列則釋放了我個人的情緒和情感,里面的筆觸,肌理效果,包括光影、花的姿勢和樣式,都和我以前的繪畫風格有很大的不同。
我對花卉系列很有情感,這個系列銘記了特殊時期武漢人的抗壓和承受能力,也凝聚了我自己的很多思緒和情感。
記者:第三個系列是酒瓶系列,諸相非相,有哲學的思考了。
李寧:諸相非相,這個酒瓶系列,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燈紅酒綠的外相,看清事物和生活的本質。從快節奏的生活中窺視慢節奏的生活,讓自己的心能夠慢下來。
受湯湖美術館館長王心耀先生的邀請參展,我就在想,是不是應該拿一個新的系列出來展覽。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畫一種新的題材、新的樣式、新的符號和新的形象,既能和船系列、花卉系列保持一定距離,又能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我琢磨了很久。有一天逛超市,我無意中看到洋酒瓶在燈光下有一種特別的排列組合,特別有形式感和節奏感。我把這個場景記錄下來,回到工作室后就開始畫小稿,嘗試運用新的技術和材料來畫這個酒瓶系列。我甚至嘗試了不常規的技術和方法,在構圖、選材和色彩的搭配上都做了一些主觀的嘗試和變化。
這個系列雖然才十幾張,但表達了我的一種堅守。作為一個藝術家,在當下的生活中必須專注,持之以恒的專注,持之以恒地保持對繪畫,對藝術的敏感,不斷追求新的藝術自我。
“李寧,你的畫要做減法,有些地方要模糊?!?/p>
記者:在萬里長江人文行走中,你的繪畫作品得到了省文聯劉醒龍主席的高度評價,你的謙虛謹慎也給我們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大家也說,你的畫風不像80后(1979年10月出生,基本上算是80后了)。
李寧:我從小到大應該是一個比較聽話的人,就是從小學一直到研究生總是規規矩矩的。以前劉壽祥老師也曾經跟我說:“李寧,你的畫太傳統了,不像你這個時代的人畫的?!贝_實我以前的畫有很多我的恩師劉壽祥老師的影子,包括構圖、材料和技術都深受老師的恩澤。到后來師傅總是跟我說:“李寧,你的畫要做減法,有些地方要模糊。”這是我聽的最多的一句話,所以我后期也在不斷思考怎么樣能夠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有所突破,能夠在學術探究上再往前走一步。
也許是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我對人生、對生活、對體驗、對情感有了新的思考。我一直很關注形式,我的畫面中對形式感和構圖都有自己的把控,包括在題材的選擇上我也是盡量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元素、符號。我新的系列諸相非相也是畫了很長的時間,我想還不夠,這個系列我會繼續延展下去,將來還會再找一些新的視覺上的元素再融入到里面去,可能以后會畫得更輕松。因為我現在看早期的作品還是過于嚴謹了,過于四平八穩了,可能缺乏一些很偶然的激情的元素在里面。
相關鏈接
李寧,1979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藝術簡歷:“首屆中國水彩畫靜物展”入會資格(本屆最高獎) “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優秀獎(本屆最高獎) “第二屆上海朱家角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優秀獎(本屆最高獎)“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優秀獎(本屆最高獎) “第六、八、九、十、十二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并獲三次優秀獎“第十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第二屆、第三屆全國青年水彩畫展” “第八、十、十一、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優秀作品展” “第五屆、第六屆湖北省高校美術與設計大展”銀獎
科研項目:2022 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美術創作項目2021 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 2019 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 2017 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 湖北省美術創作重點項目扶持工程 湖北省美術人才百人培養工程
作品收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湖北美術館、武漢美術館、湖北省美術院、卓爾集團、武大萬林藝術博物館、莞城美術館、蘇州市粉畫博物館、上海全華水彩藝術館、青島旭峰水彩藝術館、新加坡畫廊、珠海誠豐美術館及企業、私人收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