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窯白釉弦紋爐 宋代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清代仿哥窯靈芝花插 宋代龍泉窯菊瓣紋瓷碗 清代天青釉高足盤 五代秘色瓷蓮花碗 宋代鈞釉碗 元代龍泉窯青釉獅鈕瓷蓋罐 宋代建窯兔毫盞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楊穎 吳威
熱播的《夢華錄》讓“大宋風雅”與“極致美學”火出圈了!半遮面茶坊里,點茶的趙盼兒“顧盼生輝”,撫琴的宋引章彈撥間扣人心弦,做果子的孫三娘俘獲了吃貨們的心,三位姐姐的茶坊凝結了宋人的生活剪影,勾勒出一幅北宋市井生活畫卷。
最近,武漢博物館“行走的課堂”微課,通過介紹該館藏的茶具、美盞,帶觀眾悅覽大宋風雅——還記得《夢華錄》中,盼兒向茶客們提到的“九色瓷”嗎?“一作秘色,一作粉青,一作梅子青,一作紅窯變,一作黑色,一作白色,一作米黃冰裂,一作天青,一作兔毫。”
九色名瓷,是宋朝高級的飲茶器具。7月12日,極目新聞記者到武漢博物館探訪“九色瓷”的絕世風華。
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是唐代詩人陸龜蒙遠看越窯開窯時的壯觀景象而發的感慨。秘色瓷,就是晚唐五代時期越窯的巔峰之作,為皇家專用。
何為秘色?很難用現在的顏色去定義它,有圖為證。
這件蘇州博物館所藏的五代時期秘色瓷蓮花碗,就是上乘之作。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不知道秘色瓷是什么樣的,直到1987年在陜西法門寺出土了一批瓷器,窖藏物品的名單中寫到‘瓷,秘色’,于是考古學者就知道了,原來這樣的瓷色叫秘色。”武漢博物館鑒定部副主任蘇鵬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說。
琢瓷作鼎碧于水
削銀為葉輕如紙
《夢華錄》中盼兒為茶客介紹的“粉青”“梅子青”瓷器,是宋代龍泉窯的佳作。宋代龍泉窯青瓷,薄胎厚釉,如脂似玉,有詩云,“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銀為葉輕如紙。”梅子青,如成熟時節的累累青梅,濃翠瑩潤,秀色可餐;粉青,青中泛藍,藍中含青,釉料厚潤,堆若凝脂。武漢博物館就藏有宋代龍泉窯菊瓣紋瓷碗、元代龍泉窯青釉獅鈕瓷蓋罐,分別為粉青和梅子青。
蘇鵬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龍泉窯也是南方窯。梅子青和粉青,是龍泉窯的代表色,直到北宋時期,人們才能把這么好看的顏色燒造出來,之前的人一直在不斷實驗,不斷改進技術,到了北宋時期龍泉窯的燒造技術達到了一個高峰。
高山云霧霞一朵
煙光凌空星滿天
“高山云霧霞一朵,煙光凌空星滿天”,形容的是鈞窯窯變之美。鈞窯是北宋五大名窯之一,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為世人所樂道。其特點是在通體天藍中,閃爍著紅色或紫色的斑塊,看看武漢博物館所藏的這件宋代鈞釉碗,青白之間,窯變天成。
鈞瓷窯變中的上乘珍品之作,當為“紅窯變”。故宮博物院就藏有宋代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紅紫相映,乳光交融,美不勝收。
蘇鵬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鈞窯的顏色很難控制,成品率比較低,到了宋代的時候出現了這種非常漂亮的玫瑰紫的窯變色。
兔毫連盞烹云液
能解紅顏入醉鄉
宋徽宗在他的《宮詞》中,對黑釉兔毫建盞贊不絕口:“兔毫連盞烹云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建窯,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
宋人愛喝茶,王安石就曾說過:“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就連宋朝皇帝都對茶如癡如醉,宋徽宗趙佶還專門寫了一本茶學著作《大觀茶論》,將點茶一技拆解為“七湯點茶法”。“點茶”是宋代獨有的飲茶方式,也是風雅的代名詞,它將茶餅壓碾成粉末后放入茶盞中,以沸水加以沖點,用茶筅快速攪動,使茶沫上浮,形成膏狀;再注水擊拂,如此往復,直到茶香四溢,茶水白如瑞雪,泛起的泡沫鮮白,久聚不散。
蘇鵬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點茶在黑釉建盞的顏色對比之下,更顯得點茶者技藝的高超,更具觀賞性。武漢博物館就藏有宋代建窯黑釉兔毫盞。
建盞最為著名的當屬“兔毫”,以黑釉為底,輔以如絲似毫的窯變色彩流紋,低調而變幻莫測,襯托出點茶的沫餑和乳花。
雨過天青云破處
這般顏色做將來
北宋五大名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汝窯,前面我們已經介紹到了鈞窯,而官窯并不指某個特定的窯口,指的是皇家指定的燒造之所。五大名窯,其他三種分別是——白釉定窯瓷,所產白瓷,色如玉,聲如磬。如武漢博物館藏定窯白釉弦紋爐,也是上乘之作。
“冰裂三江水漬橫,豎長鐵線左多行”,說的是哥窯瓷器,哥窯是宋五大名窯中最神秘的窯口,至今沒有找到窯的所在。哥窯以“金絲鐵線”紋片著稱,也叫“開片”,或如河冰碎裂,或如牛毛飄忽,或如魚子累迭,變幻無常,妙趣天成。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說的是汝窯的天青釉。宋代汝窯是宋徽宗欽定燒制的御用瓷的窯口,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雨過天青”的釉色,素麗清雅,似青似綠,偏灰卻藍,流淌著幽淡雋永之美。武漢博物館藏的這件清代天青釉高足盤,就是崇古之作。
蘇鵬說,總體來說,宋代崇尚的審美是極簡,顏色多為單色,如青色、黑色、白色等,器形也具有極簡美。
看了《夢華錄》,不少觀眾感慨,原來我們今日風行的各式各樣顏值高的茶飲,早已經是宋代人玩剩的。在《夢華錄》中,從天潢貴胄到黎民百姓,無不沉醉飲茶品茗,“紫蘇飲”“桂花飲”“龍鳳茶”“越梅蜜餞”“桃花果子”“鹿鳴餅”,放置于如此好看的極具審美水準的碗盞之中,就更讓人眼饞嘴饞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