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 高凱)抗日戰爭期間,在戰場的后方,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不直接參與戰爭,卻以秘密的方式,接過重托,用自己柔弱的雙肩和甘醇的乳汁養育了革命者的一千多名后代。
鐵流、趙方新新近推出的長篇紀實文學力作《烈火芳菲》正是記錄了這樣一段隱秘的家國往事,也是一段不應被遺忘的國家記憶。
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和山東書城主辦的“英雄和乳娘:留在大地上的芬芳——鐵流、趙方新長篇紀實文學力作《烈火芳菲》分享會”日前舉辦。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黃發有,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孫書文,以及本書作者鐵流、趙方新圍繞《烈火芳菲》,分享了膠東這片土地上那些被塵封的動人往事。
《烈火芳菲》是著名作家鐵流和趙方新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積數年之功,爬梳史料,進行了大量的采訪工作,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礎,譜寫了膠東人民的動人篇章。在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員們不顧自身安危,與日軍、國民黨反動派周旋,秘密建立聯絡點,為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埋下堅實的基礎。為了一方百姓、為了中國人民,他們義無反顧、不懼犧牲。基層黨員感人至深的革命斗爭事跡,彰顯了他們為革命、為人民的犧牲奉獻精神。在戰場的后方,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不直接參與戰爭,卻以秘密的方式,接過重托,用自己柔弱的雙肩和甘醇的乳汁養育了革命者的一千多名后代,她們大多在十七八歲到二十出頭的年紀,如花一樣的青春年華,她們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軍民魚水之情。多少年來,她們始終保守著這個秘密。本書作者踏訪各地,尋找這些故事的原型,以樸實真摯的筆觸,塑造了這群感人至深的女性形象。
活動現場,作者鐵流和趙方新談到《烈火芳菲》的創作緣起,他們認為膠東有一段很珍貴的革命歷史,但一直沒有被挖掘出來,尤其令人感動的是膠東有三百多位乳娘。
“我們去采訪的時候,這些乳娘年齡都已經很大了,都九十多歲了。她們回憶起當年的青春歲月,回憶起她們那個芳菲的年齡,我們聽到這些故事,熱淚長流。《烈火芳菲》講述了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我跟趙方新在寫作的時候就說,我們要用小說的語言來講故事。”鐵流說。
《烈火芳菲》雖然用小說的手法,但是講的是真實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都能在膠東找到他們的名字。“我覺得寫作這本書也是對她們的一個最好的紀念,因為我們不寫的話,她們的故事,將被永遠帶進墳墓,也永遠埋藏在歷史長河里。直至今日,她們的故事仍然能戳中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也永遠能讓我們淚流滿面。”鐵流說。
鐵流和趙方新也到全國各地采訪了眾多當年這些乳娘撫養大的孩子,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乳娘的故事。兩位作者說,從前兩年開始,全國各地乳兒就成群結隊到膠東來尋親,可惜好多當年撫養過他們的乳娘已經長眠了在大山的深處。
至于這本書為什么叫“烈火芳菲”,趙方新介紹道:“‘烈火’代表膠東男性的革命者,‘芳菲’則代表的是膠東女性的革命者和這些乳娘。”
關于如何寫一部報告文學作品,趙方新表示自己與鐵流的創作理念非常接近,“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就提出一個原則,就是向人物無限地靠近,向著我們采訪的、寫到的人物的內心、精神世界,向他個人的氣質性格一步步地靠近。每一個人物都要做到熟悉在心,再去寫。”據介紹,兩個人在寫作中又有所側重,鐵流更關注女性群體,尤其是女性和戰爭的關系,而趙方新則更關注作品中對于膠東革命者的書寫,他愛他們身上獨特的氣質,一是剛烈,二是俠義。
黃發有表示,“這本書有故事,有人物,有靈魂。”“鐵流自己當過兵,出生于沂蒙山,對故鄉的革命歷史有深切的了解。正是因為這樣,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投入了生命當中的深情,對于革命者的敬重,還有一種理想。這部作品沒有采取說教的方式,它與讀者站在一個平等的位置,跟讀者進行深入地對話和交流。”
黃發有還肯定了這本書的史料價值,“這本書有第一手的史料,使得山東革命故事版圖更加完整。”
著名作家高建國認為作者選取的題材和角度非常好,“乳娘有很大的象征意義,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人民群眾,不要忘記老百姓,這是我們的勝利之本,共產黨就是在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在當下,我們講述乳娘的故事,讓一代又一代的人了解乳娘的故事,是非常有意義的。”(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