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金俊圻、陳木子)“調解桌”搬到“家門口”,家長里短有了說理地兒。連日來,武漢東湖高新區法院高新產業園法庭駐順民社區訴前調解中心“檔期”滿滿。自正式掛牌到社區以來,該中心已受理訴前調案件、接待群眾法律咨詢、直接化解糾紛逾200件。

古稀老人解心結
近日,一名年逾古稀的獨居老人專程來到離家不遠的訴前調解中心,向駐中心調解員尋求法律幫助。
原來,老人的住房是退休前單位的福利房,幾年前被一對夫妻以極低的價格買走。等老人“回過神”來,合同已經簽訂,房子該怎么拿回來成了老人的“心病”。得知道社區里進駐了法院訴前調解中心,老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門拜訪。
聽完老人的述說,駐中心調解員立刻著手幫助老人梳理情況、收集材料。經過反復確認,理清時間線,調解員協助老人列好所需材料清單。
“這個事情訴前調解中心的工作人員將持續跟進,老人記憶力不好,有些事情經過已經模糊,我們根據口述梳理了大致情況,但具體和準確的日期還需要根據事實來確定。如果最后發現確有被欺詐行為,我們也將協助老人向公安機關報案。”駐中心調解員如是說。

“隔壁中心”解決“隔壁的問題”
10月11日,居民李女士接到了一個電話,來電人稱其為東湖高新區法院的調解員,李女士因欠繳物業費被物業公司訴至法院,目前在訴前調解階段……李女士不禁懷疑究竟是詐騙電話還是真的被起訴了?如果真的被起訴了該怎么辦?
聽說法院在佛祖嶺街道的順民社區成立了一個訴前調解中心,居住在附近的李女士便來到了中心咨詢,明白李女士的顧慮后,駐中心調解員首先向李女士確認了來電的真實性,并深入了解前因后果。
“我并不是無緣無故不交物業費,因為之前我向物業反映門口過道被占的問題,物業公司完全不作為,門口到現在都亂七八糟!”李女士道出了自己的“心酸”。
在征得其同意后,調解員當即聯系物業公司,并由社區書記出面請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來中心協商。經過面對面釋法說理,物業公司聯系相關業主將個人物品搬離公共通道,并表示不追究李女士逾期支付責任,在確認現場圖后,李女士亦當場支付了欠付的物業費,雙方握手言和,這起物業糾紛被成功化解。

賠償清單調解員來“算賬”
9月29日晚8時,肖女士經營的餐館內發生驚險一幕:一名客人在離店過程中摔倒致腿部受傷,經醫院診斷為骨折。肖女士急忙將客人送到同濟醫院治療,并支付醫療費。一周后,客人再次聯系肖女士,稱其后續又自行前往醫院進行手術,醫療費加上誤工費、營養費等還有共計3萬余元需由肖女士承擔。
出于各方面擔心,肖女士于10月20日前往訴前調解中心,希望由法院出面協調化解這場糾紛。收到訴求后,調解員首先向肖女士釋明了其作為餐館經營者,對消費者在餐館內的人身安全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其次向肖女士確認該樓梯是否有扶手、靠近洗手池的樓梯段是否配置防滑措施、是否有安全提示標識等。
了解情況后,調解員電話聯系摔傷客戶,詢問其摔倒的原因、看病的經過、其主張費用的項目構成等。在掌握本起侵權糾紛的關鍵點后,由調解員引導雙方進行算賬,細化落實最終準確的調解方案。10月26日,調解員邀請社區書記共同參與協調工作,最終雙方各退一步達成調解,并當場履行完畢。
民生案件無小案,群眾利益無小事。東湖高新區法院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探索擴大多元解紛格局,以訴前調解中心為前沿陣地,推動與城鄉社區街道等基層平安“細胞”對接,促進基層治理從化紛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形成內外聯動、上下協同、有序銜接的多元糾紛解決格局,與社區、市民共同締造“家門口”的解紛網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