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日,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2022年,交出一份難中求成、殊為不易的答卷;2023年,擘畫一幅砥礪奮進、未來可期的藍圖。會上有哪些亮點、重點?一起往下看↓
2022年總結成績
經濟穩中向好、進中提質,在大戰大考之年交出了一份難中求成、殊為不易的答卷
經濟增長頂壓前行、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逐季好轉、持續回升。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比亞迪襄陽產業園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成為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糧食克服持續高溫干旱影響再獲豐收;引進農業產業化項目351個,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1家、總量居全省第1位;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05家、4A級旅游景區3家;中國有機谷電商產業園成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浩吉鐵路襄州北疏運基地全面建成;襄陽鐵路物流基地、小河港疏港鐵路專用線開工建設。
發展動能不斷壯大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403個、新開工814個、新竣工30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9家、總數達到1925家;新增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14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280家;超卓航科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上市企業總量居全省第二位。
城市能級明顯提升鄭渝高鐵全線貫通,呼南高鐵襄荊段、襄陽至宜昌高速公路啟動建設,小河港實現千噸級貨輪通江達海;襄江大道魚梁洲隧道建成通車,城市外環全線貫通,中心城區半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18個,城市更新有序推進;樊城濱江商務帶、漢江生態城等重點功能區開工建設,襄水源、鳳林古渡生態公園建成開放。
動力活力持續增強高新科技城二期起步區投入運營,湖北隆中實驗室掛牌運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我市設立創新中心;新認定省級高新區2家,新增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創業平臺23個、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2個、瞪羚企業38家;實現814個事項“一窗通辦”、189個事項“一事聯辦”、610個高頻事項“掌上辦”;全年新增市場主體12.6萬戶;襄陽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我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民生支出占比逾75%,市政府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超10萬人;在全省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中獲得“好”的等次;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2023年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絲不茍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六個更好統籌”,積極探索以四化同步發展為重要路徑的中國式現代化襄陽實踐,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成勢見效,助力全省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建設,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襄陽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重點任務
?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千方百計恢復提振消費
研究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強信心、紓困解難;通過發放消費券、舉辦消費節會等方式,多措并舉激發社會消費潛力;大力支持大宗消費,有效釋放服務性消費需求,鼓勵發展新型消費;著力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大力實施公共服務人員住房保障工程。
●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新引進投資過5億元工業項目170個,過50億元產業項目30個;力爭205個億元以上項目在一季度開工,全年竣工投產億元以上項目320個;緊盯國家政策走向和資金投向,謀劃一批關鍵性、支撐性重大項目,力爭全年向上爭取各類資金占全省比重逾10%。
●千方百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用好襄陽“政策通”平臺,向企業快速、精準傳達政策;深入開展各類企業幫扶活動,持續辦好“政企早餐會”“專家人才早餐會”;常態化開展產銷對接、政銀企對接活動,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難題;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著力培育優勢產業加快打造“144”現代產業集群,重點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和整車企業;積極探索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標準體系、創新體系、產業體系,力爭成功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用好礦產資源,搶抓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風口,培育形成新的千億級產業。
●著力強化科技引領創新驅動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薄弱環節,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著力完善園區承載功能深入實施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行動,提升20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七通一平”標準,推進6個化工園區功能完善,力爭保康化工園區獲得省批復認定;統籌做好“千企千億”技改提質、優質企業梯次培育等工作。
?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品質
●鞏固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推進呼南高鐵襄荊段、襄陽至宜昌高速公路等一批對外交通在建工程,做好待建工程前期準備,抓緊推進襄陽機場改擴建工作;抓好襄陽鐵路物流基地、中國郵政襄陽郵件處理中心、傳化公路港二期等一批交通物流重點項目,努力構建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重點推動城市快速路建設,確保內環提速改造一期建成通車、二期主線貫通,打通振華北路等5條斷頭路、循環路,建成春園路、航空路等3座人行過街天橋,做好龐公至東津、樊城至襄州小清河過江通道前期工作,實現對內交通提檔升級。
●積極推進重點功能區開發推進東津城市新中心建設,優化城區規劃設計,啟動高鐵新城建設,加快構建百億級產業集聚區;優化調整龐公濱江生態商務區規劃,重點建設2.13平方公里核心區,完善骨干路網,建成濱江景觀帶;啟動東西門城墻連通工程,改造提升環古城公園和長門遺址公園,建成管家巷歷史文化街區,推動襄陽古城保護與利用;重點抓好菜越片區和三江口片區開發,保障樊城濱江商務帶高質量建設;推進襄水岸線修復生態提升工程,確保檀溪片區年內建成、4平方公里襄水源生態保護地修復提升,15公里襄水沿線基本成形。
●提升城市運行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梳理重點城建項目,爭取一季度開工建設一批;盡快完工鄧東泵站等重點防汛排澇項目;扎實推進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試點建設。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抓好棚戶區改造遺留項目清零攻堅,推動中心城區4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在各城區構建完整社區建設試點,打造15分鐘生活圈;抓好公園游園和口袋公園建設;持續開展市容市貌專項整治,力爭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更大力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認真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刻不容緩推進農業產業化持續推進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加快實施正大百萬畝田園綜合體等20個重點農業產業化項目,新培育1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農業現代化示范縣。
●大力實施強縣工程深入實施“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戰略,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縣域經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一體推進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加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農民多增收、有奔頭;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脫貧不返貧、鞏固上臺階。
?縱深推進改革開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開展減時限、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四減”行動,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域通辦”;推行“多規合一”“多測合一”“多審合一”“多驗合一”,推動各類項目審批時限再縮減、效率再提升。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區財政管理體制,健全財政資金資源統籌機制,加強重點領域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大力實施國企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推動漢江國投等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優做強做大。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推進自貿片區、綜保區等開放平臺建設,持續提升口岸功能、貿易功能、服務功能;加強一類航空口岸建設,適時啟動航空口岸客運包機;積極培育引進外貿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支持各縣(市、區)創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堅決守住流域安全底線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和“一江九河”保護與治理;堅決抓好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長江經濟帶突出問題整改;扎實推進“綠滿襄陽”再提升行動。
●堅決守牢社會安全底線持續推進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風險大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整治隱患,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完善幫扶特殊困難群體的社會福利制度,全力辦好民生實事;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著力保健康、防重癥;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統籌做好歲末年初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等工作,保障好特殊群體基本生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