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然 張倩倩
GDP預計達到1.9萬億元左右,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超過800個,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左右,凈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0家……2022年,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武漢取得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1月5日,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根據2022年預計1.9萬億元左右計算,2023年武漢GDP將突破2萬億元。
這一目標如何實現?武漢如何在湖北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當先鋒、打頭陣?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了與會的代表委員。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武漢市政府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大力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據介紹,2022年,武漢市有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2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揭牌運行,198個中試平臺建成開放,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300億元。
從科創到產業,成果轉化是關鍵。武漢市人大代表、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道建議,武漢市亟需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臺等創新基礎設施的開放共享。他表示,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臺公益屬性強于商業屬性、投資回報周期長,完全依靠市場化配置,很難實現開放共享和為中小企業所用,建議加大成果轉化中試平臺等創新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高校向社會開放中試平臺服務,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科教是武漢的核心優勢,把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有望成為武漢發展邁向更高臺階的“催化劑”。
武漢市政協委員、長江國際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劉萌認為,要深刻挖掘武漢“大學之城”的氣質,用高校來鏈接校友,吸引國內甚至全球的一流高校人才到武漢來,將武漢打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之都。他建議,圍繞武漢的產業體系,設立“武漢新時代校友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定向與全球高校及校友聯絡;大力引進高校研究院平臺,設立校友科技基金,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搭建以杰出校友為紐帶的投資、孵化平臺。
讓消費成為重要的生活體驗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的2023年十大重點工作中,“著力擴大內需,持續增強穩增長內生動力”擺在首位。去年武漢市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左右,遠低于預期目標,亟需釋放消費潛能,刺激經濟活力。
報告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積極培育新業態、新場景,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目前,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武漢等近20個城市正在競爭第二批試點城市。
武漢市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金永紅表示,武漢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設方面基礎較好,具有先發優勢,理應在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她建議,構建“精品商場+特色商街+老牌街區”三級現代商圈體系,形成由點到面的消費帶,完善核心商圈功能,培育國際化特色商圈。同時,通過打造“國際美食名城”,發展“賽事經濟”,塑造“留學武漢”品牌,布局國際化消費載體和場景,帶動國際消費。
武漢市人大代表、漢口北集團總裁曹天斌建議,要推動商業消費場景創新,結合“微度假”“夜經濟”消費熱潮,加大優質商業、文化、旅游資源的匹配嫁接,打造世界級的購物公園,融合購物、娛樂、美食、體育等元素,讓消費成為重要的生活體驗。在不久前開幕的漢交會上,漢口北鮮花小鎮、味道小鎮、名車小鎮等專業商貿小鎮開業,搭建起消費提質升級新平臺。
今年,武漢市將進一步加大消費端政策支持力度,積極促進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消費,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互促共進,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
建設樞紐、擴大開放,暢通的交通網絡是關鍵。報告提出,要推動骨干通道建設,爭取開工沿江高鐵武合段、武漢樞紐直通線和民航武漢區域管制中心等工程,加快建設雙柳長江大橋、漢南過江通道、武天高速等重大項目,謀劃推進武漢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等重大項目,完成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
武漢市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宗余尤其關注武漢樞紐直通線的建設。他認為,雖然武漢鐵路樞紐是全國性綜合鐵路樞紐,但目前還存在著部分干線鐵路通行順暢性不夠、過江通道能力不足、主要客站布局不均衡等問題,需要加快推進武漢樞紐直通線工程,解決武漢鐵路樞紐瓶頸,“該工程連接武西高鐵與武九高鐵,從而貫通福銀高鐵通道,還銜接沿江高鐵和京廣高鐵,可以從根本上疏通樞紐內西北向與東南向車流,優化東西向運輸路徑,完善客運站格局,對武漢樞紐的暢通無阻、提質增效意義重大。”
今年,武漢還將建設漢歐國際物流園等17個現代物流業重大項目,推進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優化升級,規劃建設武漢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建強商貿流通節點。統籌推進武漢自貿片區、3個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激活武漢發展“一池春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