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陸緣
攝影記者 鄒斌
通訊員 陳宇 丁莉芬
100年前,武漢江岸鐵路機廠(后更名為江岸車輛廠)拉響第一聲汽笛,拉開轟轟烈烈的“二七”大罷工序幕,林祥謙等先烈在這次罷工中英勇犧牲。
100年后,在“二七”革命斗爭100周年之際,中國中車隆重舉行紀念“二七”革命斗爭100周年暨林祥謙烈士銅像落成活動。
活動通過視頻聯動方式在武漢、北京兩地同步舉行,武漢會場設在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二七紅色教育基地,北京會場設在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林祥謙烈士銅像
烈士銅像高2.7米寓意“二七”
2月7日,春風徐徐。在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二七”紅色教育基地,一尊高2.7米的林祥謙烈士銅像,昂首挺立。烈士面朝東方,目光炯炯。
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二七”紅色教育基地始建于1991年。當年,為更好弘揚二七革命傳統,武漢江岸車輛廠興建了二七教育基地。原國家主席、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為基地親筆題詞“發揚二七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2008年,武漢江岸車輛廠參與組建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并搬遷至武漢江夏。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中車長江公司決定在“二七”革命斗爭100周年之際,恢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恢復后的二七紅色教育基地占地約400平方米,基地地面用花崗巖石板鋪成,基地中心矗立加基座高2.7米的林祥謙烈士銅像(寓意2月7日),基座用花崗巖板裝飾,正面用金鉑鑲貼李先念題字的“林祥謙烈士”。
銅像的后面是長31米,高3.1米的再現二七革命斗爭場景的紅色花崗巖雕塑群(寓意烈士31歲英年犧牲)。雕塑群中間,花崗巖板上用金鉑鑲貼李先念題字的“發揚二七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雕塑群后及四周,襯托著蒼勁的松柏、翠竹,寓意烈士萬古長青。

活動現場
林祥謙后人講述那段可歌可泣歷史
“斯人已逝,遺志傳承。謀求復興,奮斗不止。”在林祥謙烈士落成現場,林祥謙烈士后人林耀武講述他爺爺參與的那段可歌可泣的“二七大罷工”歷史,并表示作為烈士后代、二七傳人,要繼承發揚“二七”精神。
“二七大罷工”又稱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1923年2月7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為爭取成立總工會的自由和工人階級的政治權利,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
這次罷工以鄭州京漢鐵路總工會為中心,北起北京長辛店,南至武漢漢口,使長達兩千多里的京漢鐵路癱瘓,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高潮。林祥謙,這位江岸機廠的工人領袖在這里英勇就義,年僅31歲。

活動現場
林祥謙所在的江岸鐵路機廠,是原江岸車輛廠的前身。后幾經發展成為現在的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
“二七”紅色教育基地,林祥謙烈士銅像的背后,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鐵路貨運裝備車間里,機器轟鳴,似乎在向烈士致敬。這家擁有120多年歷史的中車長江公司,目前已成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貨車研發、制造、銷售與服務企業。其產品遠銷澳大利亞、阿聯酋等地。
在北京紀念會場,還發布了“京漢鐵路二七工人運動100周年紀念明信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