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洋烈士塑像。

施洋烈士親筆所寫《伯高獄中七日記》。

施洋烈士陵園。

施洋烈士故居。
共產黨人施洋的初心使命
1923年2月4日爆發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在這次工人運動壯舉中,施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那個風雨如磐、長夜難眠的年代,施洋把知識化作利劍,為勞苦大眾尋找光明和希望。
追求光明 奮斗成長
施洋1889年出生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麻家渡鎮施家大院。
年少時,施洋學習非??炭?,經常讀書到深夜。
1904年,鄂西北山區遭遇嚴重旱災,貧苦農民飽受地主的盤剝,生存不易??吹竭@些景象,施洋立下發奮讀書拯救勞苦大眾的志向。
1914年,施洋從竹山來到武漢,考入湖北警察學校,一年期滿畢業后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本科攻讀法律。
1919年春天,漢口花樓街一處民宅掛起“施洋律師事務所”的招牌,30歲的施洋正式開始律師生涯。
律師工作收入豐厚、生活穩定,但施洋始終不忘拯救勞苦大眾的初心,幫窮人打官司從不收錢,還時常接濟窮人。
施洋免費為窮人打官司的事跡很快傳遍了武漢三鎮,向他求助的勞工也越來越多。他日以繼夜書寫訴狀、奔波忙碌,被工人們親切地稱呼為“勞工大律師”。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施洋積極組織召開律師公會緊急會議,提議發通電、寫宣言,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同時深入學校指導學生開展愛國斗爭。8月18日,湖北各界聯合會在漢口英租界召開成立大會,施洋被推選為副會長和赴京請愿代表團團長。同年11月,施洋當選全國各界聯合會常務委員。
此時的施洋,已經由“勞工律師”成長為勞工運動的領袖和愛國運動的先鋒。
掌握理論 積極實踐
1920年春天,施洋結識了惲代英、林育南、黃負生等愛國人士,了解到馬克思主義理論。
1920年秋,施洋在武漢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
1922年6月,在項英和許白昊的介紹下,施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此期間,施洋積極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
1921年9月,施洋與林育南指導成立粵漢鐵路徐家棚機車處職工聯合會,這是武漢最早的工會組織。12月,施洋、林育南、鄭凱卿領導漢口租界人力車夫罷工,組織“漢口租界人力車夫工會”,施洋起草了《罷工宣言》和《告各界父老兄弟姊妹書》。
1922年1月,施洋協助向德?。椨ⅲ┑然I建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2月,施洋被聘為粵漢鐵路徐家棚工會俱樂部法律顧問。此后,施洋又參與指導漢陽鋼鐵廠工人罷工、漢口英美煙廠工人罷工等工運斗爭,均取得階段性勝利。
1922年7月,施洋被聘為武漢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10月,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成立后,施洋繼續擔任法律顧問,為工人爭取合法權益。
堅決斗爭 視死如歸
京漢鐵路自筑路起,就浸滿了工人的血汗。
建成通車后,漫漫鐵路線上,滿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盤剝,工人們遭受著非人的待遇。
深深了解鐵路工人困境的施洋,把組織成立鐵路工會當作為勞苦大眾爭取合法權益的重要任務。
1922年1月,江岸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成立,施洋擔任法律顧問。在施洋的指導幫助下,江岸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先后兩次舉行了罷工運動,均有所獲。
1923年2月,施洋投入京漢鐵路全線總同盟大罷工的組織、指揮工作中,他一邊撰寫罷工宣言,一邊聯系報刊編寫罷工“號外”擴大影響力。
二七大罷工從政治、經濟上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鐵路工人乃至整個中國工人階級的強大力量。
2月6日下午,漢口美、英總領事召集中外買辦資本家進行密謀策劃,并向北洋軍閥政府施壓。吳佩孚下令向手無寸鐵的京漢鐵路工人進行空前大逮捕、大屠殺。2月7日晚,施洋在家中被捕入獄。
2月15日,農歷大年三十,施洋被秘密押送至武昌洪山腳下的刑場。面對敵人的槍口,施洋毫不畏懼。他高呼“勞工萬歲”慷慨就義,時年34歲。
毛澤東曾高度評價施洋:施洋同志的犧牲,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政黨,是最保護工人階級利益的。
悠悠百年、滄桑巨變。踏著先輩的足跡,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必將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作者系武漢二七紀念館工作人員 張旭)
施洋烈士陵園:聳立的豐碑
這里紀念的,是一個歷經歲月塵封依然熠熠生輝的靈魂。
1923年2月15日,農歷壬戌年除夕凌晨,一個腥風血雨的日子。
武昌洪山山麓,一位中國共產黨人倒在北洋軍閥槍口下,年僅34歲。他就是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組織領導者之一、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勞工律師”施洋。
施洋用他短暫一生的如椽巨筆,飽蘸對勞工的大愛和對黑暗勢力大恨的熱血,在荊楚大地書寫了一個巨大的“人”字。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歷史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那段風云血火的悲壯歲月;人民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個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名字——施洋!
為緬懷先烈、激勵后人,1953年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在武昌區洪山南麓立碑建園,如今的施洋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8畝,正處武珞路繁華地段,由烈士牌坊、瞻仰廣場、烈士塑像、鑄銅浮雕壁畫、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紀念亭和紀念館等組成。
縱覽陵園,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山陵一體,氣勢恢宏,入口廣場處矗立著高10米、寬16米,由沖天柱托起流云、斗拱、綠色琉璃瓦的施洋烈士牌坊,寓意烈士的斗志情懷和獻身精神。拾級而上,是1000平方米的瞻仰廣場,廣場四周為鏤花白石護欄。廣場正中屹立著一座4.4米高的施洋烈士雕像,基座上刻有董必武同志緬懷施洋烈士的親筆題詞:“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貽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儔”。植根于大地之上的施洋烈士紅色塑像,氣勢磅礴,寓意烈士的鮮血融入了祖國的山河。鑄銅浮雕壁畫,長8米、高1.1米,圍繞在烈士塑像背后,以二七大罷工革命史為創作內容,生動展現了先烈們英勇奮斗的歷史畫卷。
塑像背后是直通紀念碑的81級臺階(分三層27級,寓意二七大罷工)。施洋烈士紀念碑高10.8米,碑身為漢白玉飾面,莊嚴挺拔,碑正面鐫刻著“施洋烈士紀念碑”七個鎦金大字,左右兩側刻有施洋同志生平事略,記錄著施洋烈士的光輝業績。山巒,是施洋烈士墓,半球形的烈士墓,莊嚴肅穆,墓旁佇立著參天古樹,更令瞻仰的人們肅然起敬。
施洋烈士紀念館雄踞陵園東廂,壯觀典雅。其建筑面積為400平方米,館內設有序廳、陳列廳、紅色影像館、會議室等,展廳內采用雕塑、沙盤、油畫等呈現形式,力求全方位、多層次表現革命斗爭的史實。
施洋烈士陵園保存著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游重要景點之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奮進新時代的進程中,烈士陵園充分發揮紅色教育主陣地作用,大力弘揚革命精神、砥礪初心,秉承“褒揚先烈、教育后人”的方針,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主動謀劃,立足紅色講解員宣講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積極扶持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傳、幫、帶”的專業培訓,進行講解實踐鍛煉,為群眾提供服務;通過“紅色直通車”“紅色印記”等活動,走進革命紀念地參觀,以開展紅色地標打卡、講革命故事等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強化互動交流和拓寬社會教育內容,努力建設成思政課教學基地、實踐教育營地;利用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開展主題紀念活動,弘揚英烈精神,傳播紅色文化。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
如今,施洋烈士陵園管理處將圍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中心任務,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從先烈英雄們身上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傳承好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發揮好革命傳統,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武漢市施洋烈士陵園管理處 供稿)
桑梓情深深幾許
二十多年前,我曾沿著長滿雜草的鄉間小路,獨自尋訪施洋故居,路遇鄉親都熱情指路,我翻過多個山頭,終于來到麻家渡鎮桂花樹村。
施洋故居是黃泥老屋,久無人居,略顯寂寥,我緬懷著施洋的桑梓之情,也在苦苦思索: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動著施洋從小山村逐步走向歷史舞臺,書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經過這么多年的思考,我也漸漸明白了,施洋正是懷抱著“為生民立命”的赤子之心,投入中國共產黨的懷抱,投身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直到就義時還高呼“勞工萬歲!”他活著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死了更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在高舉“人民至上”旗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他的精神尤其值得傳揚。
施洋之父評價兒子說:“……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真是為民能致其身,算是普通世界的人,不是我一家一縣之人。”施洋的桑梓情已升華為濃厚的家國情懷。施洋為了人民而犧牲,人民沒有忘記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竹山縣命名了烈士之家、施洋小學、施洋路等,建設了施洋烈士紀念館,修繕了施洋故居,還在縣城最繁華的人民路上塑立了五米多高的施洋銅像,施洋以先行者的姿態面向堵河大橋,隨時準備走向新的征程。他不僅是家鄉人民的驕傲,也是為共和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歷史將永遠銘記他的功勛。
成如容易卻艱辛,歲歲春來念斯人。
可以寄語施洋的是,竹山人民已經從小康社會闊步邁進新時代,正致力于“建功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縣”,但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會記得來時的路。
人民英雄,施洋不朽!
(作者系竹山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 袁斌)
緬懷施洋 傳承精神
不忘初心 踔厲奮發
施洋烈士離去雖有百年,但其精神和對我們的啟發卻并未遠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施洋立足于自己的職業,運用法律武器,揭露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和罪惡行徑,宣傳進步的民主自由思想,身體力行地為勞苦大眾爭取權利,多次組織、領導并取得了罷工斗爭的勝利,維護了廣大勞工的切身利益。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帶領廣大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并繼續帶領人民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百年來的經驗表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正確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也沒有中國人民的今天。
作為律師行業,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是我們的首要原則,不得動搖,也不能動搖。
作為律師,我們緬懷施洋,緬懷的意義在于不忘初心,也激勵我們再創輝煌。
我們的先輩已經作出了犧牲,取得了成績,若干年后,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下一代也應取得屬于自己的成績。
我們必須立足崗位,做好工作,交出滿意的答卷,為我們的下一代當好榜樣。
做律師,不僅是我們謀生的職業,也是我們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途徑。
我們要在每個案件中盡心盡責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心中裝著廣大人民,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法律援助,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我們再次感恩先烈的奉獻,也再次被先烈的事跡和精神觸動,我們更要不忘初心、踔厲奮發,將先烈的精神深深銘記,世代傳承。
(武昌區總工會、武昌區司法局推薦,作者系湖北謙牧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好光)
追憶先輩精神
賡續紅色基因
2023年2月15日,是我的曾外祖父施洋烈士犧牲100周年的日子。
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事業,為了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曾外祖父獻出了年僅34歲的生命。
1923年2月7日夜,曾外祖父被捕。事前,許多朋友曾勸他到上海或其他地方避避風頭。他說:“我哪里也不去,怕死不革命,革命就不怕死?!?/p>
2月15日凌晨,曾外祖父被軍閥秘密殺害于武昌洪山。家屬領尸時,見其死得異常悲壯:他的整個后背全被子彈打爛了……
曾經得到他幫助的人力車夫們將他的尸體運至武昌江神廟,于18日備好衣棺,將其安葬。
曾外祖母在丈夫犧牲后,把自己的名字從郭秀蘭改為“郭繼烈”,意為繼承烈士遺志。
她奔走于京滬,在律師公會發表《為夫鳴冤》文稿,遭軍閥關押了一年多才放出來?;氐轿錆h后,在各地仁人志士幫助下,她攜帶幼女回到竹山老家,隱居山野。
為躲避軍閥的趕盡殺絕,她在生死關頭將自己及女兒臉上涂上炭灰,化妝過關,才保留了烈士唯一的遺孤——我的外婆施鳳英。
追憶我的曾外祖父短暫卻光輝偉大的一生,我們作為他的后代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他是為窮苦老百姓打官司的“勞工大律師”,他是為工人爭權利、為工人運動積極奔走的熱血青年,他是不畏強權、敢于同封建軍閥、帝國主義等惡勢力斗爭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是慷慨就義、從容赴死的鐵骨錚錚的英雄好漢!
我們作為烈士后人,時刻不忘傳承施洋的崇高精神。
我的外婆經常教育我們:千萬不能給“老輩子”丟臉,要爭氣,要活出個名堂。
外婆吃苦耐勞、勇敢堅毅,喜歡幫助人,在苦難中始終保持做人的骨氣,始終葆有從容樂觀的心態。
我的媽媽和兩個舅舅,在特殊年代里雖飽經磨難、備受打擊,但他們都努力與命運抗爭。他們積極參與繼承革命傳統的活動,為各地紀念館提供重要資料及烈士遺物,他們常到學校宣講二七精神,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以及我們的晚輩,生活在偉大的新時代,大家都能做到勤奮好學、積極進取。施洋烈士的崇高精神,早已融進了家族血脈,成為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
任時光飛逝,曾外祖父激昂慷慨、奔走呼號,為革命運動奉獻一切的身影永不磨滅,歷史的回響在我們心中永遠激蕩。烈士之風,山高水長!
(作者系施洋烈士曾外孫女 施紅)
策劃∶中共武昌區委宣傳部、武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