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聶智園)近日,湖北省文聯召開第十屆主席團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會議。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士軍主持會議并領學講話精神,與會的主席團成員認真學習并暢談了學習感受和體會。
省文聯主席劉醒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闡釋了中華文化的特性,創新性地提出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命題,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總書記提到,“中華文化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貫徹到自己的工作中,就是要在透過那些代表某些歷史階段的器物,在充分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重新認識這些器物所表達的文化精神,使得經典文化與現實社會通過一定的渠道實行更好的承續。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創作足以體現我們這個時代風貌的經典文藝作品,才是唯一的任務和目的。
省文聯副主席、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楊俊表示,通過學習,守正創新的精神鼓勵著我們不斷推出精品力作。在守正與創新之間,要科學運用,中國劇種繁多,應該爭奇斗艷,而不能泛劇種化,不能同質化。我們要擇取最能代表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創作,把身和心扎在生活里,創造出大家喜聞樂見的作品。優秀的作品總是傳播著民族文化的基因,我們要自覺地把這種傳統精神發揚光大。
省文聯副主席劉子微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內涵豐富、意義深遠,我們要在深入學習講話精神的基礎上凝心聚魂,努力實現京劇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書寫新時代京劇藝術傳承發展的新篇章。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通過京劇藝術講好中國故事。
省文聯副主席許奮表示,我們要真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和使命,創新一定是從傳統中生發的,創作必須要和當今的科技融合起來。湖北的傳統文化資源,無論是從科技的角度去結合,還是從文化的深度去發掘,結合當代時尚生活的運用,前景都非常廣闊,每一位文藝工作者都應全身心投入其中。
省文聯副主席、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李乃蔚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自強,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美術工作者在創作中要堅持正確方向,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通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中華文明的大美之景,以丹青繪畫承教化、助人倫,以和為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
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一級巡視員肖偉池表示,我們要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文藝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自強,不斷繪就文化新輝煌的湖北新華章。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黨中央的號召具體落實到文藝工作的管理、文藝工作政策的制定、文藝工作的安排布局和文化藝術的創造創作中去。
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馬尚云認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了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點,這是對中華文明歷史經驗和當代發展價值的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具有里程碑意義,富有鮮明的理論創新性和實踐指導性。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基層文聯的建設,進一步探討文藝助力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繼續探討培育地方特色文藝品牌,把文聯工作抓實抓牢。
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永平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在工作中要向歷史溯源,筑牢精神根基;要向當代發力,提煉時代精神;要向未來創新,引領社會風尚。
省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二級巡視員雷波表示,作為文藝工作者一定要認真學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擔當起對文化傳承的職責,特別是切實擔當起培根鑄魂的使命,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具體實踐中扎實地做好工作。堅持與時俱進、敢于創新、善于創新,開創湖北文藝發展繁榮的新局面。
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士軍強調,省文聯及所屬各文藝家協會、各單位要充分發揮文聯組織和文藝工作的優勢,采取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形式,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正在進行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與自身學習和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切實做到將重要講話精神學好悟好,入心入腦,落地生根。
(湖北省文聯供圖 攝影:丁俊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