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
題
《走社區·看新貌》
文明城區創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區是我們的目標。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推出《走社區·看新貌》專欄報道,通過展示社區的亮點做法,交流用社區“小變化”點亮居民“大幸福”的探索實踐,帶動引領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行動走深走實。本系列專欄今日推出第四十三期。

樓道美化、車棚改造、道路修繕、安全充電,這些既是社區生活的點滴細節,也是社區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隨著創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區行動持續推進,西城區多個社區將文明創建行動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持續發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白紙坊街道建功南里社區
“微整治”提升居民“小幸福”
車棚變得干凈整潔,停車也沒有原來那么困難了,小區飛線也不凌亂了,樓道安全隱患消除了......在白紙坊街道建功南里社區,居民們切身感受到社區通過“加減法”推進社區文明創建的成果,為“微整治”日復一日聚沙成塔提升的幸福感點贊。
建功南里社區黨委書記馬懿玢介紹說:“建功南里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居住人口較多、基礎設施老舊、公共區域雜亂、物業管理跟不上,小區內機動車保有量400余輛,電動自行車300余輛,可小區內正規車位不足100個,停車難是居民關注的焦點。”此外,社區車棚內堆放了部分廢舊自行車,不僅影響社區形象,還占用大量公共空間,給居民的日常出行和車輛停放帶來諸多不便。以全國文明城區每周整治為契機,建功南里社區對需要整治的點位建立詳細臺賬,逐個攻堅擊破,不斷推動社區環境提升,不斷增強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為改善小區面貌,方便居民日常出行,社區開展了集中清理活動。首先,摸排建立臺賬,張貼限期清理通知;其次,通過開展“廢舊自行車換大米”活動,引導居民自發清理堆物堆料,為電動車充電騰出了空間;社區工作人員還與居民耐心溝通,向他們說明清理車棚的必要性,說服居民共同參與到清理堆物的行動中。社區鏈接轄區資源,與應急管理部勤務大隊消防官兵協作,共清理小區非機動車車棚6個,清理廢自行車87輛,施劃非機動停車區4處。目前社區已將清理車棚設置為月末清潔日的常態化項目。

針對空中纜線雜亂問題,社區加大整治力度,在街道城管部門的幫助下,充分調動物業工作積極性,結合各點位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解決“飛線”問題。及時剪除廢線,采取捆扎、貼墻安裝等方式處理“飛線”。目前建功南里社區已整理纜線16處。
南菜園一號院小區,居住面積小,不少居民在樓道內堆放物品。社區結合居民暢通門前通道、美化家園環境的實際訴求,提前張貼清理通知,引導居民自行整理,隨后聯合物業開展樓道大掃除活動。截至目前,一號院4棟樓21個樓門清理完畢,樓內環境恢復了干凈整潔,公共區域變得整齊有序,受到居民的好評。

下一步,建功南里社區將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發揮黨建引領的凝聚力,同時依托每周開展的清潔日活動,利用好轄區資源,持續以“微整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新街口街道西里三區社區
點滴細節入手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立足創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區和新街口街道“清美約”工作部署,新街口街道西里三區社區通過大力探索開展社區自治項目,發動各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從樓道美化、車棚改造、道路修繕等點滴細節入手,提升居民居住環境,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設施。

西里三區社區黨委書記張渤介紹說,西里三區社區位于新街口街道北片,轄區內共包含14棟居民樓105個單元門,其中如意里3號樓為老舊獨立樓棟,且無物業管理,社區聚焦居民關注的充電難、停車難等問題走訪調研,通過業主大會廣泛收集民意,明確自治項目主題,破解社區治理難題。“如意里3號樓雖有獨立的小院,但因場地有限,加上小區內非機動車充電不規范等問題,停車難、充電難逐漸成為了居民們的一塊心病。”張渤介紹說,社區走訪調研發現,因為非機動車停車位不足,且現有停車區域缺少車棚,導致充電樁安裝位置少,部分居民充電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基于此,社區通過多次業主大會和業主代表大會廣泛收集民意后,向街道申請非機動車車棚改造自治項目。依托街道的大力支持,在社區和小區業主的共同努力下,項目順利完工。新車棚干凈明亮、圍擋嚴密、設施齊全,安裝了多個充電樁及充電插口,既解決了社區安全隱患,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真正做到了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西里三區小區屬于回遷小區,自行車存放處及停車區域少,但居民自行車保有量很大,尤其閑置不用的非機動車侵占樓道、人行便道,這一現狀亟待改善。為提升居住環境、消除安全隱患、擴大公共空間,社區通過開展“綠色兌換”活動的方式,清除部分“僵尸”車輛,引導居民共同維護社區環境,提升居民關注和參與社區治理的責任感。
據介紹,根據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及新街口街道“清美約”工作部署,西里三區社區將轄區居民樓按管片、按樓門分月列出工作計劃,開展樓門清理工作,在社工對居民的創城宣傳與動員下,激發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大家紛紛加入營造整潔環境的隊伍中。與此同時,社區征詢民意,協商安裝晾衣桿,劃分晾曬區域,規范居民晾曬行為。下一步,西里三區將持續以居民訴求為出發點,以居民滿意度為落腳點,更大程度滿足居民需求,堅持群眾事情無小事原則,提高社區精細化管理水平,以實際行動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為居民營造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

天橋街道香廠路社區
文明創建重在常態化保持
天橋街道香廠路社區在文明城區創建行動中,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駐區單位力量聯動創建文明院落,同時,激發多方力量鞏固創城實效,更新調整文明公約,推進文明創建成果常態化保持。
萬明路18號院號院內有兩棟樓房,是20世紀80年代的老舊樓院,屬于無物業管理院落。公共區域環境衛生無人打掃,樓道存在堆物,尤其2號樓住有一戶常年撿廢品的老人,樓道院內堆物根除不絕。日常社區組織支部黨員、居民進行打掃,但常態維護不徹底,院內環境距離文明城區創建標準有很大差距。

香廠路社區黨委通過調查研究,以文明院落創建為契機,確定三方聯動治理方案。黨建協調委員會發揮駐區單位力量、街道環衛部門專業力量,動員機關干部街巷長、院內黨員群眾力量聯合行動,對萬明路18號院進行一次徹底清理。
轄區單位座談會召開后,香廠路小學主動提出助力社區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制定“社校聯動”共創文明院落活動方案,每月一次組織學校黨員到18號院參與小院清掃。黨員的行動示范帶動了院內居民維護小院環境的積極性。社區在18號院微信群發布文明創建清理通知后,不少居民積極參與清理行動。
與此同時,社區聯合環衛、保安、街巷長、社區干部等力量,集中進行樓道堆物清理。社區通過提前通知、當場勸說、電話詢問等多種方式,贏得了大部分居民對清理行動的支持。清理前后的明顯對比,激發居民自覺維護文明創建成果,推動常態化保持成為居民共識。


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文明創建貴在常態化保持,是社區在創建行動中始終強調的。前兩年社區通過組織居民議事協商會,制定了小院的三個公約《車輛出入制度》《住戶裝修制度》《租賃住房文明公約》。今年社區及時組織居民協商會,更新、調整公約內容,予以公示,居民共同遵守,促進環境提升,推進文明素養融入日常生活細節。

在萬明路18號院清理治理行動中,社區黨委三方聯動機制持續發揮作用,針對清理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聯系產權單位設計整改方案。社區盯住問題,跟進方案落實,確保整改到位。
據介紹,香廠路社區持續推進文明城區創建的工作指標,細化責任清單、持續攻堅克難,將文明城區創建貫穿整體社區工作,引導居民培育自覺參與、成果共享、常態維護的文明理念。

轉自: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
來源:北京西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