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8月18日電(記者龔雯)記者18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3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國際郵輪運輸有序試點復航方案》以來,上海積極推動國際郵輪試點復航,郵輪產業已實現船票銷售收入超3億元,船供物資消費約1億元,整體新增就業崗位超4000個,預計到2024年將新增就業崗位約2萬個。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朱民介紹,上海試點復航以來,郵輪經濟整體呈現加速回暖、后勁趨強的良好勢頭。藍夢之星郵輪和招商伊敦郵輪相繼復航,已成功運營21個航次,累計接待游客2.6萬人次;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試航,將于2024年正式首航,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設計建造和自主運營,標志著中國郵輪已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此外,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MSC地中海郵輪宣布2024年回歸上海開啟母港運營,目前銷售情況良好;海達路德探險郵輪公司在上海設立辦事機構。
近期公布的《推進國際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由“樞紐港+總部港+制造港”構成的郵輪經濟發展上海模式,亞太區域郵輪綜合樞紐港地位進一步鞏固,郵輪總部型經濟拉動效應更趨明顯,郵輪制造和配套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對應工作目標,《行動方案》聚焦做大郵輪總部經濟、做強郵輪制造體系、做實港口樞紐功能、做精郵輪配套服務、做優郵輪產業生態五個方面提出20條措施。
2006年歌詩達郵輪公司在上海開辟母港郵輪航線,當年郵輪游客接待量2.6萬人次,標志著上海郵輪經濟正式起航。2014年,上海國際郵輪港成為亞洲第一郵輪母港,2016年成為全球第四郵輪母港。截至2019年底,累計接待國際郵輪3000余艘次、游客約1530萬人次,郵輪經濟總體規模達260億元。
業內認為,郵輪經濟好比是漂浮在水上的“黃金產業”,而大型郵輪則因高技術、高附加值,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平表示,近期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成功完成首次試航,實現了諸多從0到1的創新突破。下一步,將以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和建設安全高效產業鏈為核心,加快推動上海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華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