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8月14日報道,美國正在將關島改造成導彈防御要塞。報道稱,美國剛剛公布了大幅升級關島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該計劃將這一戰略要地變為抵御潛在導彈襲擊的堅固堡壘。
本月,美國“駕駛”網站“戰區”專欄報道稱,美國軍方召開會議,討論關島計劃中的20個導彈防御點的日常影響。這些防御點將部署地對空攔截器、雷達和計劃中的增強型綜合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EIAMD)的其他要素。報道指出,EIAMD將由陸上“宙斯盾”反導系統、“薩德”反導系統、“堤豐”系統、“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和“持久盾牌”反導系統組成,從而提供一個分層導彈防御系統。
此外,報道稱,EIAMD將帶來新的空域限制,尤其是在持續運行的新雷達站點周圍,并存在潛在的電磁干擾危險。“戰區”報道稱,美國軍方本月早些時候舉行會議,向當地居民傳播有關EIAMD系統的信息,并獲取有關該項目及其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的反饋、批評和擔憂。報告提到,EIAMD將在全島多個地點分布系統組件,以360度的方式保衛關島。
報告指出,EIAMD的核心將是計劃中的陸上“宙斯盾”反導系統。盡管消息人士稱,關島陸上“宙斯盾”的具體配置仍有待確定,但它將采用比其前身更分散的架構。
“戰區”指出,EIAMD將包括至少4部AN/TPY-6四面相控陣雷達,利用目前在阿拉斯加使用的遠程識別雷達(LRDR)的技術。亞洲時報網站2023年5月曾報道,關島將接收一部道路機動版的AN/TPY-6,用于綜合防空和導彈防御,與陸上“宙斯盾”系統相連。關島南端也有可能建立一處地下設施,從山腰的空隙中發射攔截導彈。
遠程識別雷達(LRDR)是一種結合了低頻和高頻雷達的二合一系統。前者可以跟蹤多個空間物體,但無法分辨哪些是威脅,后者則視野較窄,但可以分辨和識別特定威脅。
這種能力對于擊敗不斷發展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威脅可能至關重要,這些威脅可能會通過部署的突防設備進行齊射,擊敗美國現有的導彈防御系統。
除了陸上“宙斯盾”之外,美國還計劃升級目前部署在關島的“薩德”系統,使其與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戰艦一起成為關島導彈防御系統的中堅力量。美國還可能在關島部署“堤豐”公路機動導彈發射器,作為其在太平洋地區建立“導彈墻”的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報道稱,“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可與這些系統相輔相成,提高關島對中程和短程威脅的防御能力。然而,關于該系統有效性卻存在相互矛盾的報道。“愛國者”還因其近端階段攔截能力和有限的目標識別能力而飽受詬病。(編譯/張琳)
來源:參考消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