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赴東南亞特派記者 趙覺珵 胡雨薇 郝爽言】曾于1998年至2005年擔任馬來西亞駐華大使的馬吉德是該國任期最長的駐華大使。在卸任后,馬吉德也一直致力于推動兩國友好與合作,目前擔任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會長。作為馬中合作的見證者與推動者,馬吉德近日在吉隆坡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專訪。
馬吉德在采訪中將當前馬中關系定義為“非常健康且實質性的合作”,并表示,馬來西亞是最早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民眾正越來越理解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而兩國政府也可以在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新理念的基礎上將雙邊關系提升至更高水平。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馬東鐵)是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全長超過600公里。馬吉德說,馬東鐵不僅縮短了馬來西亞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的旅行時間,也增強了數個不發達地區的互聯互通水平,將在未來形成一條新的經濟走廊。圍繞新的鐵路項目,將有大量工業、農業、物流業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馬東鐵的加速建設、中國企業赴馬投資、中馬貿易逐年攀升,種種因素構成了馬來西亞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愈發支持的基礎。
馬吉德在采訪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種支持與認可是逐步形成的,當地民眾最初是存在困惑和擔憂的。
“最初一些基建項目涉及大面積征地,這讓尚不了解項目情況和中國企業的民眾產生擔心:中國為什么在馬來西亞獲取這么多土地?”馬吉德說,但大家逐漸發現,中國企業的到來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降低了商業活動的成本,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切實的利益。
馬吉德同時認為,“一帶一路”不僅關乎基礎設施建設,它還與人文交流乃至文明交流相關。
“這也是為什么我認為這一倡議契合馬來西亞的需要,因為我們不僅需要考慮GDP,還要關注環境、氣候變化、低碳等議題。”馬吉德說,包括治國理政、社會公平等議題,這些也都是兩國可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交流與合作的。
在采訪中,馬吉德告訴記者,今年3月,由馬中友好協會主辦的馬來西亞“絲路之友俱樂部”與當地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居民前往哥打巴魯,實地考察馬東鐵的建設情況,他也親身參與了本次考察。他不僅對中國企業的建設質量和效率印象深刻,更對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大量投入,以及對中方全力降低工程對當地生態影響的努力深表認可。
今年是中馬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明年將迎來兩國建交50周年。馬吉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馬關系已建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我們在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建立了信任。疫情前,每年來到馬來西亞的中國游客、商務人士和留學生有約400萬人次。我們期盼這樣的交流頻次能夠迅速回歸、并繼續增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