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赴東南亞特派記者 胡雨薇 趙覺珵】今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也是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周年。自1991年中國和東盟正式開啟對話進程以來,中國—東盟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是雙方攜手推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和共建“一帶一路”以來,中國—東盟各領域合作更加展現出勃勃生機,為地區和平、穩定、繁榮作出重要貢獻。對于中國—東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等話題,中國駐東盟大使侯艷琪近期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書面專訪。
環球時報:中國已經同10個東盟成員國都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雙邊合作文件,中國還在積極探索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印太展望對接合作。10年來,東盟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也一直走在相關合作的前列。您認為有哪些重要原因使得東盟在“一帶一路”上有很多重要突出成果?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五通”就包括設施聯通,在您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是如何促進東盟地區的互聯互通?
侯艷琪:東盟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方向和重要伙伴,10年來合作成果尤為豐碩。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中國東盟山水相連、人緣相親,又是全面戰略伙伴,各領域合作有著堅實的政治基礎和民意根基。二是我們始終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開放促發展、以合作促共贏,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實現優勢互補,為彼此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三是我們都是堅定的行動派,合作有愿景、更有行動,重承諾、更重落實,共建“一帶一路”的各項成果始終扎扎實實、可感可及。
東盟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在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同時也面臨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區域互聯互通相對滯后等發展瓶頸。“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實施,對于東盟打破這些瓶頸、充分釋放發展潛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實現了理念對接,中國和東盟已經簽署關于“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文件,從而在頂層設計上就促進區域互聯互通達成了充分共識、形成了合力。其次是有效撬動了各方投入,從而有效彌補東盟國家在鐵路、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的資金缺口,持續改善“硬聯通”投入不足問題。三是如期、高質量建成很多標志性項目,包括中老鐵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和雅萬高鐵等。這些項目不僅打通了地區設施聯通的關鍵節點,更重要地是起到了示范效應,為進一步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注入了強勁動力。
環球時報:回顧中國—東盟關系30年發展歷程,每次地區或全球性危機發生后,雙方合作勢頭都更加強勁,政治互信都穩步提升。您認為這種政治互信的增強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您認為中國—東盟合作能為全球和平安全與發展帶來哪些新的積極因素?
侯艷琪: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多年來,歷經多次考驗,從印度洋海嘯到SARS,從亞洲金融危機到此次新冠疫情,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提升。我們高興的看到,雙方關系定位也從睦鄰互信伙伴關系到戰略伙伴關系,再到2021年率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今年是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10周年。中方倡議中國東盟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體現了雙方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獨特內涵,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戰略指引。中國和東盟各國正在積極落實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沿著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的大道闊步向前,為11國20多億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當前,國際地區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更加需要各國加強協調合作。中國東盟同為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和平與發展中有諸多共同語言。雙方都主張以對話管控矛盾分歧,以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促進地區長治久安。都主張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鞏固以東盟為中心、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架構,攜手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都主張發展優先,以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共同發展,以維護產供鏈穩定暢通實現融合發展,以加快創新合作激發發展動能。
總而言之,中國東盟是地區和全球和平與安全的貢獻者、發展與繁榮的促進者,雙方通過更加緊密的全方位合作,將為全球和平與發展帶來更多穩定性、確定性和正能量。
環球時報:今年年初,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正式啟動。相比1.0、2.0,3.0計劃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在您看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有哪些新進展、新變化?
侯艷琪:中國東盟自貿區于2002年啟動建設,是中國對外商談的首個自貿區,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20多年來,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力促進了中國與東盟貿易投資高速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截至2022年,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也連續3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年貿易額接近突破萬億美元大關。今年年初,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正式啟動,迄今已舉行三輪談判。相較1.0和2.0版,3.0版將進一步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時探討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領域加強合作,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期待雙方攜手努力,提升自貿區3.0版合作水平,共同打造包容、現代、全面和互利的協定。
近年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更加密切,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雙向投資蓬勃發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并且中國東盟經濟都在經歷轉型升級,雙方經貿合作呈現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比如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合作方興未艾,成為推動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新方向。
拿數字經濟來說,東盟國家數字平臺和技術加速推廣,電子商務、運輸應用、在線服務等行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而中國在數字經濟在平臺建設,以及資金、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雙方在數字化轉型合作上潛力無限。綠色經濟方面的合作也是如此,我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投資,這將極大助力雙方經濟的綠色轉型,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升級創造新動能。
環球時報:《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6月2日起對菲律賓生效。這標志著RCEP將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將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您認為這一協定的全面生效將如何催緊中國和東盟地區的貿易情況?
侯艷琪:《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一個總人口近23億、GDP達26萬億美元、貿易額超10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自貿區,是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區域國家共享發展機遇的生動范例。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來,RCEP為促進中國與東盟等其他成員貿易往來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總額12.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0.8%。2023年1—5月,我國與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總額為5.11萬億元,同比增長4.3%,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30.5%。
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標志著協定進入了全面實施的新階段。15方貨物、服務和投資市場開放承諾,疊加各領域高水平規則,將極大促進區域內原材料、產品、技術、人才、資本、信息和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逐步形成更加繁榮的區域一體化大市場。可以說,RCEP全面生效不僅為中國東盟擴大貨物貿易創造了更有利條件,也將帶動相應的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促進貿易便利化和營商環境的提升,釋放更多經貿合作紅利。中國將與東盟等RCEP成員一道,持續推動高質量實施RCEP,為地區和全球經濟復蘇做出更大貢獻。
環球時報:您認為這次在印尼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達成了哪些積極重要的成果?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時強調,當前形勢下,尤其要警惕事關本地區和平安全的三個消極動向。您認為應如何努力推動抑制這些消極動向?
侯艷琪:此次中國東盟外長會成果顯著。一是通過了《關于紀念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AC)20周年的聯合聲明》,重申堅持獨立、主權、平等、互不干涉、和平解決爭端等原則,維護和提升TAC價值,履行條約義務,促進地區各國間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
二是宣布“南海行為準則”案文二讀成功完成,通過了加快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指導方針文件,為盡快啟動三讀創造了條件,朝著最終達成邁出重要一步。在近幾年疫情影響和域外勢力干擾下,這一成果來之不易,對外發出中國和東盟國家有能力、有智慧通過共同努力處理好南海問題,使南海成為和平、友誼、合作之海的明確信號。
三是全方位務實合作不斷推進。中國東盟就推進自貿區升級談判,加強互聯互通,促進開放包容可持續增長,深化減貧、綠色、數字、旅游、通關便利等各領域合作達成廣泛共識,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取得新發展新成果。
關于第二個問題,我想王毅主任在東亞峰會外長會上提出的三個主張正是抑制這三個消極動向的答案。
一是切實支持東盟中心地位,筑牢和平根基。應堅決反對有關國家拉幫結伙、另起爐灶和推動北約插足東亞的行徑,真正維護東盟中心地位這一各方立場的最大公約數。
二是攜手打造地區增長中心,促進共同發展。應維護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持續推動建設亞太自貿區,反對保護主義、反對“脫鉤斷鏈”、反對以去風險為名行“去中國化”之實,營造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地區發展環境。
三是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加強良性互動。應堅持維護TAC宗旨和原則,堅持相互尊重、不干涉內政、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等“東盟方式”,踐行開放的區域主義和真正的多邊主義,摒棄二元對抗思維,以對話合作代替沖突對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