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懲治網暴,多地出手。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了北京法院首份涉及網絡暴力的人格權侵害禁令。
直播40多次辱罵他人,法院發布禁令
據北京互聯網法院消息,本案中,被告肖某在近一年時間里直播40多次,發布大量針對原告董某的視頻,其中含有大量侮辱性言辭,用語粗鄙,充斥著謾罵和人身攻擊。案件審理期間,盡管法庭提醒,肖某仍舊以每晚定時直播的形式繼續發布侵權言論,并公開董某數位身份證號碼信息,董某據此向北京互聯網法院提出人格權侵害禁令申請。
結合相關證據和事實,法院認為,肖某在近一年時間里以直播的形式發布大量視頻,視頻中含有大量侮辱性言辭,視頻內容指向原告董某的可能性極高。在法院當庭提醒肖某后,肖某仍舊以每晚定時直播形式繼續發布帶有侮辱性質的言論。結合肖某既往行為和本案實際情況來看,其正在實施侵害行為且將繼續實施侵權行為的可能性較大。此外,涉案直播視頻播放量較高,若不及時制止,將極大增加原告董某的維權負擔,導致侵權影響范圍、損害后果進一步擴大。
法院還指出,肖某直播內容言論中多次使用侮辱性言辭,用語低俗,內容多為評論他人是非,并無其他實質性內容。對涉案侵權行為作出人格權侵害禁令,有利于規范網民的網絡言行,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秩序。
據此,法院裁定肖某立即停止在涉案賬號中發布侵害董某名譽權的內容,該人格權禁令裁定書送達被告即生效。目前,被告肖某已經停止發布侵權內容。
今年以來,多地法院發布人格權侵害禁令
法治網研究院注意到,近期已有多地法院在判決涉網絡暴力案件時,開始探索人格權侵害禁令制度的使用。
今年七月,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法院也因一起網絡暴力事件,向施暴者發布禁令。據原告蘇某講述,2017年,自己入股的公司與李某開始有生意往來,之后發生了經濟糾紛。公司欠錢不還,他要不回錢,李某就多次前往蘇某老家,通過潑油漆、張貼“討債”字條等方式催討欠款,還在抖音上發布蘇某欠錢不還的相關視頻。
于是,忍無可忍的蘇某以侵犯人格權為由起訴李某,同時申請人格權侵犯禁令。濱湖區法院經審查依法發出禁令:禁止被告李某通過張貼字條、發布網絡視頻等方式侮辱原告,禁止打電話、發信息騷擾原告及其家人。
然而李某卻視禁令為一紙空文,繼續發布相關視頻并配文侮辱、誹謗蘇某,視頻點擊量迅速過萬。依據民訴法相關規定,濱湖區法院最終對李某開出1萬元罰單。
濱湖區法院法官助理李輝輝表示,網絡不是不法之地,當發現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侵權行為將要發生或正在進行時,有權向法院申請禁令,要求行為人停止侵犯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的行為。
法治網研究院梳理發現,到目前為止,廣州互聯網法院、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以及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等多地法院,均曾針對網絡暴力、辱罵他人行為發出人格權侵害禁令,及時制止網暴者的行為。
那么,人格權禁令制度的適用條件及范圍是什么?對此,《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盈科(重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程征律師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第九百九十一條規定,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第九百九十七條規定,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
程律師表示,人格權禁令制度是為了及時保護民事主體的人格權不受違法行為的侵害,行為人正在或即將實施侵害人格權的行為,若是曾經發生過但現在已經停止的侵權行為,則不符合申請條件;需要及時制止,若不及時制止,被侵害人的合法權益將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即可向法院申請人格權禁令。
懲治網暴,官方出手
今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國家網信辦發布《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高一部”的征求意見稿中,強調了人格權侵權禁令制度的適用。
程征表示,由于人格權禁令對申請人來說有一定的迫切性,所以申請人格權禁令是通過更高效的非訴程序,法院根據事實和證據進行審查,還可以根據案件情況召開聽證會。法院發布禁令后,若侵害人拒不履行的,權利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可對侵害人進行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另外,程征指出,受害人需注意保留存在侵權行為的證據,并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明確申請人、被申請人、侵權事實以及要求被申請人停止侵權行為需要采取的措施等。
在鼓勵大家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也需要提醒大家:“人格權禁令要求侵權行為對權利人有一定的緊迫性(若不及時制止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并非人格權受到侵害均可申請,若盲目申請可能會浪費維權時間成本和司法資源。對于不滿足申請人格權禁令的情況,也可通過訴訟進行維權。”程征說。
文|鄭淳心
來源:法治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