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前往各大景區跋山涉水成為納涼首選
就在不久前
上海的王先生陪家人去國內某山林景區游玩
期間被蚊蟲叮咬并沒放在心上
誰料返回上海后一周
他開始出現發熱、渾身酸痛等情況
王先生第一時間測了新冠抗原是陰性,自以為感冒,吃了藥不見好轉,體溫倒是越來越高,精神日漸變差。經檢查血小板數值低于正常值,卻始終不能明確病因。
王先生前往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感染科就診,科主任黃琴詢問病史后,認真查體,發現患者腿窩有一處高度疑似蜱蟲叮咬痕跡。相關標本經市區疾控中心檢測,確認王先生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
經及時對癥治療和精心護理,王先生一周后康復出院。
什么是新型布尼亞病毒?
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新型布尼亞病毒又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SFTSV),也叫“蜱咬熱”,每年4至10月份多發,以青壯年居多,是2009年由我國學者首次從蜱蟲體內發現并報道的一種新型RNA病毒,可導致以發熱、血小板減少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病死率高達6%~30%,預后差。
SFTSV的來源和帶菌者仍然未知,但蜱蟲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傳播媒介,可在人群中通過血液接觸等進行傳播,但人-人傳播,潛伏期較蜱咬傷短,癥狀輕,早期診治預后良好。該病主要發生于林區、丘陵等地帶,多發于春、夏季節,潛伏期可能為1~2周。
感染SFTSV的臨床表現
感染SFTSV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難與其他疾病鑒別,如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
早期臨床資料提示,SFTSV臨床表現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征,發熱、胃腸道癥狀(包括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肌痛、口腔出血、局部淋巴結腫大,常見的癥狀還包括蛋白尿、血尿、頭暈、頭痛、寒戰,部分患者病情較重、發展迅速,甚至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如何治療和預防?
SFTSV的治療主要為支持治療,尚無特異性的抗病毒治療。
盡管被蜱蟲叮咬后發病率不高,但專家建議不可忽視防護工作。蜱蟲叮咬后如處置不當,可能會把蜱蟲口器“遺留”在皮膚里,易感染病毒。
科學做法是發現被蜱蟲叮咬后,不可強行將其拔除,應該用2%利多卡因、液體石蠟、凡士林、甘油等涂抹在蜱蟲頭部,使其自動松口,然后用鑷子等工具輕輕拔出。如果沒有上述條件,也可嘗試用蚊香熏,使蜱蟲松口。拔除蜱蟲后的傷口要用碘伏消毒。如果“口器”已留在皮膚里,可手術取出。
黃琴醫師提醒:蚊蟲會導致很多傳染病,如黃熱病、基孔肯雅熱、瘧疾、寨卡病毒、登革熱、乙腦等,有的疾病有一定重癥風險,不過也無需過度緊張。
市民前往非蟲媒傳播疾病地區,正常防蚊驅蟲即可;前往蟲媒傳播疾病活躍地區,要做好相應防蚊驅蟲準備,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綜合丨文匯報、《新聞坊》
來源:看看新聞Knews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