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時評】
作者:劉磊 鄒一南(分別系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港口興,則經濟興。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的倡議。近年來,各省區市圍繞推進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發展先后作出系列部署安排。當前,全國重點港口、鐵路、航空等重要樞紐高效銜接、暢通有序,“四港聯動”新格局加快形成,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釋放中國經濟潛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推動海陸空網高效協同,顯著提升現代物流效率。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聯動建設有利于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益,加速多式聯運發展,謀劃部署打造四位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構建現代運輸大物流體系,實現降本提速。浙江省近年來圍繞“陸海空網四位一體”戰略部署,大力推進“四港”高效聯動,明確以海港為龍頭、陸港為基礎、空港為特色、信息港為紐帶,立志打造浙江交通強國建設新名片,已取得一定成效。數智賦能是實現“四港聯動”的重要法寶。內陸出口貨物面臨著物流鏈條長、中間環節多、系統不互聯等難點。浙江省研發推出的“四港聯動”智慧物流云平臺2.0,通過大數據、智能AI等新技術加持,實現行業主體間系統互聯互通和物流數據全要素匯集,積極賦能物流標準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應用,助力構建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安全化的浙江省數字物流鏈生態圈。
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積極構建全域開放大格局。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的聯動,充分發揮了港口經濟對內陸經濟的輻射帶動效應,為我國交通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重大契機,以高標準現代物流體系促進區域一體化,推動沿線各省市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例如,“四港聯動”新格局為江蘇蘇北地區發展提供了“海(水)陸空”交通強力支撐,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連云港、徐州依托海鐵聯運實現抱團發展,創新常態化“一單制”海鐵聯運,形成了淮海經濟區東向出海的陸海新通道。連云港港借助徐州鐵運優勢,合力打造“中歐班列+海河聯運”全程運輸、海鐵聯運“鐵路箱下水”運輸等新模式,實現連徐內陸沿海雙向貫通、聯動發展。連云港港還相繼與淮安空港、運河宿遷港深度合作,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帶動蘇北經濟帶快速發展。
推動合資合作深化,有效支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物流業是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物流樞紐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可促進供應鏈變革與價值鏈提升,在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中創造更大價值。“四港聯動”的新格局新模式,讓不少沿線港口企業看到了更多合作機會。在江海聯運與港口聯動方面,無論是沿長江還是沿海,各地都在積極布局。除了港口間的合作,配套產業與港口經濟的互動合作也推動了互聯互通,為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提供了保障。據報道,在山東,作為京杭大運河通航段最北端的濟寧港,將與運河沿線的江蘇、安徽、浙江、武漢、重慶等省市的港航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實現港港聯動、抱團開發。
實踐表明,依托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的聯運,能夠顯著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大推動力。它不僅是我國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供應鏈體系迭代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將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1日 0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