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連續低迷!為蘋果公司等國際IT巨頭代工大量半導體及手機電腦等產品的臺灣IT企業業績持續表現不佳。《日本經濟新聞》近日調查了19家臺灣主要IT企業7月的銷售結果后發現,其合計銷售額同比減少8.7%,連續6個月低于上年同期的業績。另據臺灣《經濟日報》20日報道,臺“經濟部”原定在21日發布7月外銷訂單金額統計,結果因故推遲,預計數據將遭遇連續11個月負增長。
臺IT巨頭集體表現不佳
《日本經濟新聞》17日報道稱,在臺灣上市的19家主要IT企業7月銷售額合計為11562億元新臺幣(約合2638億元人民幣),其中有15家企業減收,只有4家增收。在蘋果手機的代工領域排在世界第一的鴻海集團,7月的銷售額減少1.2%,連續6個月低于上年業績。實際上在8月中旬,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就給出了悲觀預測。鴻海還下調了2023財年(截至2023年12月)的銷售額預期,把原來預測與上財年“基本持平”的銷售額改為“減少3%—15%”。
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也沒有躲過這一趨勢。報道稱,臺積電7月減收4.9%,連續5個月負增長。在所有調查的臺灣19家企業中,同比減收百分比達兩位數的企業更是有13家。分析稱,作為主要客戶的蘋果和其他美國大型IT企業的需求依然疲軟,而此前服務器、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需求的激增也因疫情結束而出現報復性下滑。
有臺媒分析稱,盡管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AI)火爆推升了芯片需求,但從英偉達等企業積極發展的生成式AI相關領域來看,AI并未帶來半導體需求整體大幅增長。核心問題在于AI芯片市場與消費級市場相比,體量幾乎是微不足道。AI芯片很難成為各大晶圓廠的“救命稻草”。
未來走勢不容樂觀
通信技術專家項立剛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美國在芯片設計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而臺灣IT產業以代工為特點,它們的主要客戶方是美國企業。項立剛分析稱,臺灣IT產業的未來走勢恐不樂觀。一方面,疫情期間的線上需求曾提振手機電腦市場,但疫情后全球整體市場都沒有增長趨勢。另一方面,過去大陸是臺芯片產品的主要客戶,但臺企在中美競爭中被脅迫幫助美國“卡中國脖子”,大陸企業2021年起芯片產業迅速崛起,如今已經搶占了諸多原本屬于臺企市場。
島內媒體分析稱,臺企擅長承接很多電子產品的生產工作。全球九成服務器、八成以上個人電腦以及六成以上半導體都由臺灣企業代工。可以說,IT 產業是臺灣經濟的根基,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包括半導體制造、設計和封裝,是臺灣IT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競爭優勢在于代工晶圓制造能力和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其中臺積電占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50%以上。2020年,該行業的產值達到1150億美元。
臺媒稱,目前個人電腦過剩、換機周期還在拉長,而臺企幾乎承擔著蘋果iPhone、個人電腦Mac和平板電腦iPad的全部生產,同行業高度捆綁。臺灣眾多IT產業也自然隨著全球消費電子經濟下行,營收持續下滑。不少制造商認為“全面復蘇要等到2024年以后”。臺媒預測,下半年島內科技業將陷入“旺季不旺”的窘境。第四季度恐迎來企業財務預測下修潮。臺灣光學企業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等高層發出預警,直言大環境前景不佳。
IT產業低迷沖擊臺整體經濟
由于IT產業低迷,2023年1-3月臺灣地區實際GDP同比減少2.87%,連續兩個季度下滑。據臺灣《經濟日報》20日報道,臺“經濟部”原本在21日發布7月外銷訂單金額統計,預測7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30億至450億美元,或比去年同期下降超20%,陷入連續11個月負增長的“十一連黑”。根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7月接單的看法,預期臺灣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比6月減少,其中信息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表現普遍一般。
臺灣聯合新聞網20日稱,正因為出口不振,臺灣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率恐表現糟糕。此前臺“經濟部”公布的6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4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4.9%,上演“十連黑”。累計今年上半年臺灣外銷訂單金額為268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0.8%,為13年以來最大減幅。
臺《中國時報》20日稱,臺制造業曾經在全球都“聲譽響亮”,但在這樣的經濟表現之下有網友認為,自科技業、半導體接棒成為經濟引擎后,臺灣已數年沒有新興產業誕生,只能一直吃之前的老本,一直這樣下去,未來臺灣GDP該怎么成長?
項立剛介紹稱,IT業在臺灣產業結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些年臺灣每年對大陸享有高達約15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IT產業占比就接近一半,臺積電一家企業的用電也已經占據全臺灣的6%。但目前除了半導體等IT產業外,臺灣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都很一般,可以說,臺最大經濟增長來源便是IT產業。隨著該產業競爭力的減弱,臺灣的整體經濟必然受到巨大的沖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