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石家莊8月20日電(袁麗娜)活靈活現的小魚、栩栩如生的皮皮蝦、憨態可掬的小豬……8月20日,在河北帝鑒食品有限公司的黃驊面花制作非遺工坊內,柜子上擺滿了各種造型的面花,空氣中彌漫著旱堿麥獨有的香氣。當天,“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網絡主題調研采訪團一行走進河北省黃驊市,探訪旱堿麥的種植和產業化情況。
這里的面花原料是由黃驊旱堿麥中的綠色旱堿麥磨制而成。黃驊市地處渤海之濱,全域耕地以中度鹽堿地為主。鹽堿地上種糧難曾是制約當地糧食生產的一大難題。

圖為造型多樣的旱堿麥制品。新華網 袁麗娜攝
選育良種、改善土壤、優化技術……幾十年來,在科研人員和當地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曾經低產量的“禿地片兒”已蝶變為大糧倉。今年,黃驊市旱堿麥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2萬畝。

圖為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的旱堿地土壤。新華網袁麗娜攝
黃驊旱堿麥每年9月至10月播種,第二年6月收割,具有種植純天然、小麥品質高、成品口感好等特點。目前,黃驊已經形成訂單農業、收儲中轉、面粉加工、食品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小麥產業”,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來源:新華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