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寺終弘法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

弘法日寺院內(nèi)的攤位
【環(huán)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日本京都被稱作“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都”。清水寺的舞臺、金閣寺的璀璨、龍安寺的枯山水、平等院的鳳凰堂、二條城的鸝鳴地板等,無一不在游客們的心愿單上。不過,對于京都本地人而言,這17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最令他們感到親切的還是東寺。
前塵往事
東寺,位于京都南區(qū)九條,全稱居然有兩個——“金光明四天王教王護國寺秘密傳法院”和“彌勒八幡山總持普賢院”。因為名號過長,一般人都只會使用“東寺”這個名字。
既然有東寺,就必然有西寺。公元793年,恒武天皇仿照長安城修建平安京,次年遷都至此。京都在未來的1075年間一直保持著都城地位,也因此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遷都兩年后的796年,平安京正門羅城門的東西兩側修建了東寺和西寺,用以鎮(zhèn)守都城,這就是東寺的起源。
雖然東寺起點很高,一開始就是“官寺”,但是它之所以能在廟宇眾多的古都保持不變的地位,還是因為高僧空海的關系。
空海可謂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遣唐使團成員之一。他自幼才學過人,精通佛理,長于書法,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評論方面的大家。公元803年,空海作為留學僧乘遣唐使船入唐,僅以兩年時間便完成了“虛往實歸”的求學求法之旅,返回日本。嵯峨天皇對空海推崇備至,于823年將東寺賜予空海。
空海來到東寺后便著手修建講堂。無論是從寺院內(nèi)的位置上看,還是從意義上說,講堂都是東寺的中心。在這里,空海以21尊佛像打造了“立體曼荼羅”,用以闡釋密教的無盡智慧,是東寺的“畫龍點睛”之筆。
東寺歷經(jīng)戰(zhàn)亂和火災,一次次受到重創(chuàng),又一次次被重新修復。平安京已經(jīng)變成京都,因為弘法大師(空海謚號)的信仰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東寺才能生生不息走過千年。
善男信女
東寺的今天離不開虔誠的善男信女,特別是有權勢的信眾。后宇多天皇、后醍醐天皇和豐臣秀吉等都曾為東寺提供支持。歷史上有一位信眾堪稱是東寺的庇護天使,就是12世紀的后白河法皇之女宣陽門院。
鐮倉時代,宣陽門院憑借其特殊身份將空海和東寺的地位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身為空海的虔誠追隨者,宣陽門院將大量田莊捐給東寺。在強大的經(jīng)濟支援下,東寺得以重新修復伽藍。不僅如此,延續(xù)至今的“生身供”“御影供”相傳也是始自宣陽門院。
所謂“生身供”,就是每日清晨6時為空海坐像供奉茶飯,仿佛他還活在人間。記者曾在冬日體驗過一次。清晨的寺院內(nèi)萬籟俱寂。5時50分,梵鐘響起,參加者安靜地進入御影堂。高僧和信眾吟誦經(jīng)文,其后僧人打開坐像的櫥門,供奉茶飯。食物被放在兩個托盤上依次傳入,再依次傳出。整個儀式大約持續(xù)1小時,可以看出參加者大多數(shù)是本地居民。
而“御影供”是在大師入定的21日進行的紀念活動。空海于陰歷3月21日圓寂,起初“御影供”只在每年這一天進行,后來宣陽門院將其擴展到每個月的21日。為了方便信眾,21日“御影供”當天,漸漸出現(xiàn)“一文錢一碗茶”的小攤位。后來攤位不斷增加,發(fā)展成如今的“弘法市”。
山門內(nèi)外
直到今天,日本仍在使用一個佛教詞語——緣日,意為神佛與世人的“有緣之日”。“弘法市”就是東寺一個重要的緣日。每月21日,無論刮風下雨,東寺都會舉辦“弘法市”。從正門到御影堂入口前,擠滿各種攤位。平均每次出攤的數(shù)量在1200個至1300個之間,迎來客人約20萬人次。
這里的攤位和一般的露天市場有所不同,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店鋪,只是每月來東寺擺一次攤而已。商品種類以古董、瓷器為主,也有服裝、食物等其他五花八門的東西。每年1月21日的“初弘法”和12月21日的“終弘法”最受歡迎。
記者見識了疫情之后舉辦的第一個“終弘法”。院落內(nèi),當?shù)厝烁吲d地采買年貨,游客們興致勃勃地看東看西。僧侶們身著黃色袈裟,魚貫行走在百姓攤位之間,進入御影堂的院落。院子里一派莊嚴肅穆,裊裊香煙中,僧侶與信眾共同完成“御影供”儀式,而院外的叫賣聲隱約傳來。一道山門隔內(nèi)外,密教凈土和俗世紅塵似隔非隔,如幻如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