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駐阿聯酋特派記者 張志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倪娜】近年來,阿聯酋、沙特、卡塔爾等海灣阿拉伯國家紛紛推出發展愿景、進行經濟重組。特別是今年以來,以中國推動沙特和伊朗復交為代表的中東“和解潮”,進一步證明海灣國家在不斷尋求增強戰略自主性。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海灣國家與中國相互看好,雙方立足于各自的資源稟賦和市場要素,正形成快速增長的“雙向投資潮”。《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進海灣國家的中阿產能合作示范園,在各種投資和金融合作交流會上采訪,并與業內人士深入交流,親身感受到這股“雙向投資潮”的火熱程度。
“比阿布扎比天氣更加火熱”
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哈利法工業區,中阿產能合作示范園經過5年建設已初具規模。近日,《環球時報》記者驅車前往該工業區,中阿產能合作示范園辦公樓一側鮮艷的中國紅裝飾墻分外奪目。走進辦公樓,展示中心陳列的圖片讓中阿產能合作的發展歷程一目了然。據了解,中阿產能合作的重點是發展新能源、機械制造、金屬加工、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石油裝備等產業。為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工業區示范園列出自身的五大優勢:區位優勢突出、物流運輸便利、成本具備優勢、產業特色顯著、配套服務齊全。
在示范園采訪一場為國內企業舉辦的專場投促交流會時,記者看到,來自新能源汽車材料、自動駕駛等行業的中方企業代表圍繞阿聯酋投資政策、環境評價要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政策、用工情況等與園區阿方代表進行深入交流。活動現場有4家中國企業與園區簽署了入園協議,涉及生物醫藥、智能科技、貨物運輸、新材料技術等領域。參與活動的一位國內企業代表表示:“阿聯酋區位優勢和產業政策契合公司發展定位,我們希望通過在阿聯酋投資興業,進一步拓展中東市場。”
8月15日,無錫—阿布扎比金融合作交流會在阿布扎比舉行。在活動致辭中,中國駐阿聯酋大使館公使周飚用“比阿布扎比天氣更加火熱的中阿關系”形容兩國不斷升溫的各領域合作。交流會上,穆巴達拉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阿聯酋決策資本等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投資機構負責人和多家有實力的中方創新型企業代表深入交流,現場簽了總額為7.5億美元的基金合作協議。
中國與沙特的互動也越來越多。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8月17日宣布在沙特利雅得正式設立中東區域首個辦事機構,并分別與中東投資機構易達資本、沙特利雅得阿卜杜拉國王金融區簽署合作備忘錄。這是陸家嘴管理局繼2016年在倫敦金融城設立辦公室后的第二個海外辦事機構。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在沙特采訪時了解到,今年以來大批中資企業派團赴沙特開展商務投資考察,考慮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中國工商銀行吉達分行5月正式開業,中國銀行利雅得分行預計也將在年內開業。6月在利雅得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企業家大會共吸引了26個國家超過3500名代表參會,最終雙方共簽署30項、總價值超700億元人民幣的經貿協議。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早在今年3月就宣布了兩項在華投資計劃,總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阿聯酋投資機構普遍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希望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之中,并在發展中實現共贏。”日前,在阿聯酋舉辦的一場中阿金融對接活動上,迪拜達爾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阿米爾·安瓦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阿聯酋“重振絲綢之路”等發展規劃指引下,阿中企業密切加強溝通,致力于擴大雙向投資,為兩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阿聯酋塔克投資公司主席阿爾達赫里和記者強調說:“在當今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對世界經濟形勢有著清醒判斷,值得阿方學習借鑒。”他表示,中國是阿聯酋對外投資的首選目的地,當前阿聯酋正在推進經濟多元化發展戰略,阿方希望通過擴展對華投資渠道,引入更多有實力的中國企業,特別是有明顯優勢的高科技企業幫助阿聯酋實現發展。
“海灣國家投資者擔憂世界經濟走向錯誤的方向。”阿爾達赫里坦言,在這種背景下,海灣國家投資機構青睞中國市場,這得益于中國經濟運行周期和西方國家并不完全重合,為海灣投資者資產配置提供了分散風險的功能。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不少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投資機構在投資策略層面其實更傾向服務于中國本土市場的企業。他同時表示,中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近年來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出色表現,有助于幫助海灣地區國家擺脫對石油資源的嚴重依賴,助力其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
在阿聯酋扎耶德大學國際研究系助理教授喬納森·富爾頓看來,近年來中國與海灣國家經貿投資關系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國和海合會國家較強的經濟互補性。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海灣阿拉伯國家致力于利用傳統能源帶來的財富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特別是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引進可再生能源、生物醫藥、數字產業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在邁向工業化的道路上實現彎道超車。同時,這些國家也希望通過主權基金等形式參與國外優質項目運作,從而實現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賽道不同,但戰略高度契合”
在雙向投資的熱潮中,海灣阿拉伯國家的主權基金和投資機構表現十分亮眼。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不同機構對華投資賽道不盡相同,但在華投資板塊和其國家長期發展戰略均高度契合。”
舉例來說,阿聯酋政府明確提出,將致力于從依賴碳氫化合物出口轉向以先進知識為基礎的工業化經濟,而其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在華投資則主要集中在機械、食品、互聯網等板塊;卡塔爾“2030國家愿景”也明確提出逐步減少經濟發展對傳統資源的依賴,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多元化戰略,其公共投資基金集中于房地產、金融、科技、媒體和電信行業;沙特在2016年4月發布“2030愿景”后,近年來不斷向中國國內具有傳統優勢的板塊以及新興板塊,如從事機械、電子產品、電力及互聯網等產業的公司和投資機構發出邀請,希望它們能參與到沙特經濟數字化轉型之中。
美國《外交政策》近日刊文稱,中國現在是沙特、阿聯酋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重要的石油消費國之一。中國和這些海灣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投資也在大幅增加,且這種投資熱未來還會持續。作為全球第四大財富主權基金,科威特投資局持續“加倉”中國,目前該機構持有A股總數超9700萬股,主要集中在醫藥、運輸、消費等板塊。致力于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卡塔爾也是中東投資的一塊寶地。在去年成功舉辦足球世界杯后,卡塔爾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飛猛進發展。除了兩國能源領域的合作,卡塔爾投資局(QIA)近期還投資了中國的創新藥企。
從中阿雙向投資的細分領域看,新能源汽車無疑是雙方共同關注的熱點。當前,海灣多國致力于擺脫經濟發展對傳統資源的依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在所有投資賽道中位居前列。同時,海灣國家也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擁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并且在技術方面,中國自主品牌也逐漸具備了超越歐美傳統大廠的產品力。去年12月,國內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與沙特當地企業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在沙特投資兩期約5億美元,設立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和研發基地。今年3月,沙特阿美也宣布擬入股一家由中外汽車企業新成立的動力總成技術合資公司,助力合成燃料解決方案和下一代氫動力關鍵技術的研發。
此外,海灣國家投資者對物流和互聯網等中國傳統優勢行業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得益于海灣國家的高互聯網普及率、較年輕的人口構成比例以及常年高溫的氣候環境,網購已成為當地主流的購物方式之一。不過,中東地區目前的物流配送和線上支付還不是十分順暢。很多人的體驗是,當地物流配送成本較高,且客戶終端尚不能提供精準定位,有時接不到快遞員的電話,許多貨物需要多等一天才能收到。另外,各個網絡平臺使用的支付平臺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發生退貨退款時往往等待周期較長且追溯復雜。有當地朋友表示,中國在物流業和電子支付等領域的先進經驗,有助于為海灣國家物流和網購等產業全面發展找到一套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
“希望中文能成為我的第四門語言”
近日,有以前從沒和阿聯酋有過業務往來的一家北京企業的負責人打電話問《環球時報》記者:“有迪拜的投資機構派人來與我們接觸,如果請他們吃飯,去哪里好啊?是吃西餐,還是吃烤鴨?”而對在阿布扎比一家著名投資機構從業多年的一位中國籍經理人來說,她所工作的投資機構幾乎每周都會安排當地企業與在阿中資企業面談,探討合作機會。據她介紹,為了和中國政府部門和投資機構順暢對接,越來越多的海灣國家投資機構已把在中國設立代表處正式提上議程。
據了解,擁有6000家中國企業會員的迪拜商會前不久舉辦了中國香港代表處啟動儀式,這是繼上海、深圳后,該商會在中國開設的第三個代表處,中國也成為迪拜商會在全球市場中唯一設立多個代表處的國家。
據阿米爾·安瓦爾介紹,他所在的達爾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積極為阿中企業牽線搭橋,為此他們組建了中國事務團隊,聘請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的投資專家參與其中。據他所知,阿聯酋很多投資機構都在組建或擴展對華業務團隊規模,學習中文也成為阿聯酋投資界的新時尚。
阿聯酋塔克投資公司主席阿爾達赫里表示,雖然他掌握了3門語言,但依然認為學習中文很重要,“希望中文能成為我的第四門語言”。記者在阿聯酋注意到,一些投資機構高層人士特地在名片上加上了中文信息,有的還注冊了微信賬號。更為重要的是,沙特和阿聯酋的一些投資界人士表示,他們渴望擺脫對西方媒體的信息依賴,更加迫切地希望從中國媒體獲悉有關中國經濟政策、文化傳統等方面的資訊。
在阿聯酋迪拜國際機場、沙特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卡塔爾哈馬德國際機場,《環球時報》記者經常看到持中國護照的商務團組。沙特智庫科研與知識交流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米天一對記者表示,他所在機構接待中國訪客的頻率非常高,甚至有時候“真的忙不過來”。據他介紹,沙中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金融及衛生領域的合作正逐漸增多。米天一建議:“從項目立項到真正落地,中國企業需要全面了解沙特等海灣國家的投資機遇與風險,特別是要在充分認清雙方之間文化差異的基礎上作出投資選擇。同時,雙方企業還需要不斷拓寬溝通渠道,打破信息壁壘,并儲備熟悉雙方語言文化的人才資源,真正讓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雙向投資的熱潮不斷延續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