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越來越多的阿拉伯人更加愿意接受電動汽車,畢竟這代表了汽車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摩洛哥汽車設備進口商和經銷商Vital Auto Parts新聞官易卜拉欣近日向《環球時報》記者如此介紹道。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網站報道稱,隨著世界各國加緊向綠色能源轉型,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國家也加入了汽車電氣化的競爭之中,這一轉變讓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將眼光轉向中東。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坦克、歐拉等品牌已進入中東市場,上汽、奇瑞、比亞迪等廠商也已選擇在中東地區投資建廠,陸續以設立全散件組裝廠的方式在中東地區布局。
投資更可持續的新未來
今年以來,包括阿聯酋在內的中東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不斷,引發關注。美國CNBC網站報道稱,中東這個長期以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而聞名的地區正在投資一個由電動汽車主導的、更可持續的新未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都把發展和普及電動汽車作為一項重要政策,希望成為全球清潔能源和綠色經濟中心。今年7月,阿聯酋發布“國家電動汽車政策”,目標是到2050年,阿聯酋全國道路上一半的車輛都是電動汽車,減少40%的能源消耗和1000萬噸的碳排放。阿聯酋這一電動汽車新政,是中東國家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一個縮影。
科威特提出的“2035國家愿景”強調,該國希望大幅降低對石油的依賴,開發其他清潔能源。沙特出臺的“沙特2030愿景”計劃將非石油能源的出口占GDP比重從16%提高到50%。沙特《利雅得報》報道稱,根據沙特政府制定的電動汽車目標,預計到2030年,利雅得的電動汽車數量占比將至少達到30%。以色列能源部則宣布,從2030年起,以色列將不再進口任何汽油車和柴油車。屆時,所有的新車都將由電力驅動,公務車和卡車也會使用電力或天然氣驅動。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員王曉宇2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領域合作是中阿“1+2+3”合作格局的三大高新領域之一,雙邊政策的支持將使中國新能源車企在當地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然而,中東國家要盡快實現這些“愿景”中的目標,還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埃及汽車銷售經理葉哈亞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東地區的電動汽車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制約該地區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是起步太晚、配套設施不足,該地區的充電樁、電動汽車修理廠等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夠普遍,駕駛電動汽車出行非常不方便。”
現階段,阿聯酋平均每平方千米居民區和路段只有0.49個直流充電樁、0.33個交流充電樁和0.05個大功率充電樁。充電樁的嚴重不足,導致當地人非常擔憂電動汽車的里程問題,使得相當一部分居民對購買電動汽車仍然持觀望態度。
此外,葉哈亞稱,中東地區沙漠、戈壁縱橫,路況較差,更適合越野和續航性能強的燃油汽車,而現在幾乎所有電動汽車品牌的四驅越野功能,還無法做到和燃油車相提并論。
王曉宇告訴記者,中企在中東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有兩大難題:一是國際市場競爭激烈。歐美汽車品牌紛紛加大對該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爭奪,中國汽車進入中東時間較短,需要應對新興和老牌新能源汽車的“夾擊”。二是中東客戶消費習慣改變難。中東油氣資源豐富,民眾長期使用油車,改變普通民眾消費慣性需要時間。
面對國際競爭,中企有優勢
“比亞迪、奇瑞、東風……”提起中國電動汽車品牌,中東許多國家的人都耳熟能詳。埃及《消息報》報道稱,中東和非洲大部分新車和二手汽車傳統上都是日系和歐系的天下。然而,現在這種情況正加速轉變。因為價廉物美,中國品牌正在改寫中東和非洲汽車市場的版圖,逐漸成為這些地區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和影響者。
據阿聯酋汽車門戶網站Yalla Motor的官方數據,今年1月至3月,名爵已躍升為阿聯酋第四大電動汽車銷量品牌,銷量同比增長近86%,市場占有率僅次于日本豐田、日產和韓國現代。截至2022年底,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已經占阿聯酋整體銷量的4%—5%。
《環球時報》記者曾赴中東和非洲多個國家采訪,發現當地人都青睞中國電動汽車,尤其肯尼亞、摩洛哥、加納、埃塞俄比亞、埃及、盧旺達、烏干達等國家的電動汽車市場發展迅速,中國電動汽車在這些國家圈粉頗多。比如以色列,2022年四季度,比亞迪在該國售出了3700多輛ATTO 3純電SUV,而2022年全年,特斯拉在以色列的銷量約為6000輛。
王曉宇認為,中國車企的技術、產業鏈和政策優勢能幫助其應對國際競爭,在中東市場上抓住增長點。他告訴記者,中國新能源車企有著“智能”優勢,中國電動汽車搭載了智能輔助駕駛、智能語言交互、智能車身控制等系統,能實現與手機等移動終端連接。而且,中國產業鏈齊全,各項資源配置均衡,產業技術成熟,有利于中國新能源車企進軍國外市場。此外,中東一些國家都出臺了一系列減排計劃,不斷提升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也樂于以開放的姿態深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