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政府8月22日上午舉行內閣成員會議,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只要天氣和海洋氣象無礙,將于24日啟動排海。兩年多來,強推排污入海計劃的正當性與合理性一直受到國內外質疑,日本政府一意孤行的所作所為失德、失理、失民心,引發了國內民眾及周邊國家的強烈憤慨。
不難發現,日本政府解決核污染水問題的第一要義并不是尋求最佳解決辦法。目前已知的相關工藝設備和技術中如催化交換、低溫精餾、水精餾技術,均有潛力實現核污染水中各種不同類型放射性核素的深度凈化。但2021年日本在公布核污染水處置方案時,其調研報告中有意回避了這些需要高投入資金的技術。面對國內外的質疑,日本政府操縱輿論反倒不惜高投入。
為了混淆視聽,日本政府2021年度撥出300億日元設立的“排海對策基金”中,約30億日元用于公關宣傳。日本知名廣告公司、媒體、旅行社均承接了促進公眾理解所謂“福島核電站處理水”安全性的宣傳項目,企圖通過電視、新聞、網絡廣告等方式轟炸宣傳,洗白排污入海。
然而,日本民眾并“不買賬”。據共同社調查結果顯示,88.1%的受訪者認為核污染水排海會導致產地形象受損。8月21日,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坂本雅信在與岸田文雄的會見中重申,反核污染水排海立場不變。
面對太平洋沿岸國家政府和民眾對日方推進排海計劃的質疑與反對,日本政府不僅裝聾作啞,更是企圖模糊福島事故中與堆芯直接接觸的“事故污染水”與核電正常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之間的本質差異,在并無充分調查研究的前提下,污蔑他國“認知有限”。
不僅如此,為了獲得排污入海“通行證”,日本政府更是上演了一場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核污染水排海計劃進行評估的“大戲”。顯而易見的是,IAEA報告本身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專家的意見,至今為止沒有第三方尤其是日本鄰國參與過數據的分析和測試。
事實上,IAEA本身也并不想為日本“背鍋”,IAEA總干事格羅西在報告前言中強調,核污水排海是日本政府的“國家決定”,IAEA的“這份報告既不是對這一政策的推薦,也不是背書”。
除去IAEA忙著“撇清關系”之外,作為報告數據信息主要來源方的東電公司,歷史上曾多次捏造數據與瞞報事實,隱瞞虛報丑聞纏身。在此情況下,其負責制造的ALPS設備是否可靠有效,提供的試驗數據是否完整真實,國際社會依然打出問號。
一旦正式啟動排污入海,預計排放周期將長達30年。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日本把一己私利凌駕于地區和世界各國民眾長遠福祉之上的行為極不負責任。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覆水難收,我們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的災難日。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丁一)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