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
海關總署發布
關于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的公告。
公告稱,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首次排海
每天將排放約460噸
持續17天
東京電力公司在今天舉行的臨時記者會上表示,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噸核污染水。
24日當天,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到210噸。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布。
按照東京電力公司公布的計劃,會有一條約1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海岸邊的儲水槽延伸至太平洋,該隧道出口距離海面約12米,核污染水將通過此隧道排海。

實地探訪:
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
輻射值超標嚴重
24日上午,記者實地探訪了距福島第一核電站約6.5公里處的漁港,港口停著十幾艘漁船,卻不見漁民身影。
記者用輻射儀進行檢測得出,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核輻射值是0.12、0.15,最大值在0.2左右,比東京的核輻射值0.01高出非常多。在沿途經過的地方,輻射儀顯示最大值大約是2,而那些地區正是所謂福島當地的無人區。受高輻射污染的影響,居民無法回到當地居住。
外交部發言人
就日本政府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發表談話
8月24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人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標準。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日本政府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強行啟動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屬無視國際公共利益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之舉。日方所作所為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后代,成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己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中國政府一貫堅持人民至上,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綜合自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海關總署
來源:廣州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