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暑的天氣多變,可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困擾,但是通過正確的養生方法,我們可以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本期節目將與大家分享處暑節氣的特點,解釋對身體的影響,并給出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度過這個時期。
上線大醫生:王洋
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醫學博士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本期話題:處暑節氣如何做好養生
早睡早起
處暑一到,我們需注意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盡量做到早睡早起,爭取每天多睡一個小時。
其中,“早睡”可調養人體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大家最好在晚上10點前入睡,預防“秋乏”,有條件者,還要適當午睡。
此節氣內,大家不宜再過度貪涼。白天只要室溫不高,就不宜開空調,睡覺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腹部受涼而傷及脾胃。
日間應勤開窗通風,除了讓空氣流通外,還可以讓秋天的肅殺之氣將殘留于室內的暑濕之氣帶走。
適度添衣
處暑節氣,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形。
但初秋之“涼”并不是“寒”,此時衣服不要添得過快,著裝以涼而不寒為宜。
對于平素體健之人,在“皮肉之冷”尚且可以忍耐的前提下適度“秋凍”,可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對于年老體弱及患一些慢性病的人群,不適合“秋凍”養生法,則需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并定期監測血壓。
重在滋潤
秋季燥氣當令,燥傷肺,會使肺部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出現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皮膚粗糙、身體發癢、大便秘結等癥狀,這屬于“肺燥”的范圍,尤其是老年人感覺更甚。
為免燥邪傷人,秋季飲食當“以潤為貴”。
平時可選取百合、銀耳、川貝、蜂蜜等具有潤肺養肺、清熱生津功效的食材,熬制為粥或湯水食用,或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有潤肺清燥功效的食物。
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增酸減辛”以助肝氣,可以多吃些像蘋果、葡萄、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煎炸、辛辣等食物要少吃或不吃,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更要小心食用。
輕松平緩
處暑時節,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此時,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較夏天適當加大,宜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壩壩舞或作呼吸吐納、擴胸運動等,以似有汗出但不疲倦為度,有助于機體內氣血通暢。
早晚天氣涼爽,運動時間選擇在一早一晚比較適宜。
處暑保健
解秋乏——按太陽穴
太陽穴是人體經外奇穴的穴位。可以起到提神、醒腦、明目的作用。
取穴方法:太陽穴的正確位置是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就是太陽穴。
按摩手法:按摩時首先調整好身體姿勢,坐站皆可,但要身體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緒穩定,精神集中。
坐或站好后將手掌搓熱,貼于太陽穴,稍稍用力,順時針轉揉10~20次,逆時針再轉相同的次數。
養脾胃——灸神闕穴
我們的肚臍沒有太多脂肪且充滿神經末梢,寒邪之氣易從臍部侵入人體,導致急性胃腸炎等疾病。
中醫上有一個護臍方法,用艾灸神闕穴(位于臍窩正中)。
方法是將艾放置在溫灸器里點燃,置于肚臍部位施灸。手持調整升降的高度來調節火力,以微燙而不痛為宜。
由于臍通百脈,可調陰陽、補氣血、溫脾腎、行強壯,故艾灸神闕穴可強身健體。
來源:FM1036福建新聞廣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