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引發高度關注
多個相關話題上熱搜



從直播實時畫面可以看到,
排放現場海水已呈現出兩種顏色。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正式開始,
不少民眾擔心海鮮等水產制品的安全性
當前,
廣州市有關水產市場和商超門店
是否有日本進口水產?
水產品主要從哪里進口?
↓↓↓
“沒有售賣日本進口水產品!”
黃沙水產等廣州本地市場回應
記者走訪了解到,包括廣州市乃至全國最大的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等市場超市均表示沒有售賣日本進口水產品。
黃沙水產市場沒有售賣日本進口水產品。
水產市場:
近年來連日產醬料都不銷售
“前幾年還有日本進口元貝賣,從此前其他市場檢測出有關醬料產品有核輻射之后,這幾年市場別說日本進口水產品了,就連日本產的醬料都沒有,都是本土的”,記者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方面了解到,當前很多市民喜歡吃的三文魚、金槍魚、元貝等要不是其他地區漁場進口的,要不就都是“國產替代”,日本進口的水產品其實市場占有率比大家想象的更低。
“前兩年還有日本元貝,現在因為價格貴,而且國產元貝的品質也很高,所以日本水產品在廣州根本沒什么市場”,該負責人表示。
同時記者也采訪了水產市場的有關商戶,他們都表示沒有從日本進口的水產,“三文魚都是從挪威等國進口的,大家放心購買”,水產市場內的嬋姐表示。
市場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現場十分吸引眼球的波龍產地是加拿大、美國等北美產區,而長腳蟹等產品則來自俄羅斯。“最近價格平穩,而且最近開海了,不少海產品還下調了價格”,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市民不用太擔心,因為市場有關部門也有有關檢測,可以確保食品安全”。
本地商超:
不銷售日本進口水產品
接下來對有關日化產品進口更審慎
至于本地商超方面,多家商家也都紛紛表示目前已經不銷售日本進口水產品,接下來包括對有關日化產品進口都會更加審慎。
“因為巿民這幾年以來都對日本海產品的興趣不大,基本沒銷量,我們很久沒經營日本進口海產品了”,勝佳超市有關負責人麥家應告訴記者,“接下來對有關的日化用品,我們都會審慎進貨”。
廣東永旺、華潤萬家方面也表示,目前其旗下店鋪沒有銷售日本產的水產品,據永旺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其海產品除了國產的之外,主要從智利、澳大利亞、越南和挪威等國進口。
“友誼暫無經營日本進口水產品,友誼超市長期以來銷售的進口水產品,以新西蘭、法國、澳洲、加拿大、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等為原產地的居多”,廣州友誼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州友誼一直按照國家進口商品的有關規定進行商品管理,嚴格索證溯源,把關原產地證明,確保市民的健康和安全,并積極打造傳遞可感知、可識別、可監督的質量服務體系。
今日
#國內多家日料店調整產品線#
上熱搜

今天下午海關總署發布公告
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
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日本水產品是日料店的重要食材組合部分
這對廣州的日料店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
廣州多家日料店:
盡快聯系其他產地食材
替換日本進口食材
“今天店里的飛機貨還是有的。”廣州一家老牌日料店相關負責人羅先生告訴記者。下午1時30分,當海關總署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消息一出,即刻驚起餐飲圈的“千層浪”。羅先生也第一時間關注到這一消息,但是,目前他還沒接到供應商方面的相關通知,他說,今日店里的“飛機貨”還是正常供應。所謂“飛機貨”是行內術語,指產自日本的海產品搭飛機送往廣州,講究新鮮、配送快速。
羅先生說,日本水產品是日料店的營收重要組成部分。該店每日都保證一定量的日本水產品供應,比如油甘魚、池魚王、金目鯛等,其中喜之次的價錢較貴,一條燒喜之次要1200元左右。“等接到通知后,就要停止售賣了,改賣養殖魚吧。但恐怕比較難賣得起價。觀察一段時間,看看市場走勢如何。”
日本回轉壽司巨頭壽司郎近年來在中國市場加速布局,“食材新鮮”是該品牌強調的重點,部分刺身產品從日本而來。
記者聯系番禺一家壽司郎門店詢問海產品出處,服務員稱“都有相關報告和證書”“我們員工自己也吃”,至于產地何處?證書與報告究竟是怎樣,則未有回應。就此事,記者詢問壽司郎公關部負責人,有關負責人路小姐說,“我們很大部分食材來自日本以外世界各地,日本產地部分會盡快聯系其他產地供應。”這就意味著,目前壽司郎門店還有部分食材從日本進口。
記者關注到,當消息一出,不少日料店稱自家的海產一直以來都不是用日本進口的,基本是國產。
美心集團旗下元氣壽司方面負責人稱,“我們不想用任何對消費者有風險的食材,今年3月日本公布計劃開始,我們已經啟動停用日本食材的計劃,逐步替換掉日本食材。從7月份開始,所有門店已經沒有使用日本海產了,改用國產和外國安全海域的優質食材。”記者了解到,市民最熟悉的日料海產三文魚,現多數來自挪威。
與海產品替代相關的上市公司也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中國最大的水產品加工企業國聯水產,擁有可養殖、捕撈的魚類1700多種,年水產品產量達6545萬噸。
對于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影響,該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稱:“公司已做好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相關預案。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對公司暫未產生影響,公司國際采購的原料主要以南美白對蝦為主,采購地區主要以南亞、中東地區為主,近年來,公司太平洋沿岸地區采購逐步減少。公司牛蛙、魚類、小龍蝦等預制菜產品均為淡水產品。”
今日下午,國聯水產、大湖股份、獐子島等多股漲停,中水漁業觸及漲停,立華股份漲超13%。
今日,日系化妝品相關詞條
也登上微博熱搜


日本化妝品受不受影響?
↓↓↓
日本化妝品安全嗎?
專家提醒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就此聯系了多家日系化妝品企業、品牌。截至發稿時,多家客服表示:產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標準”、“確保產品安全沒有問題”。
日本化妝品齊刷刷“自證清白”
在小紅書中“日本化妝品核污染”相關話題中,多個日妝品牌均有被退貨的情況。甚至有眾多網友整理日系品牌,開始“排雷”,眾多日妝品牌都被列了出來。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觀察發現,在“核污染”相關新聞影響下,日本化妝品都遭到消費者不同程度的質疑。在與旗艦店客服溝通過程中,記者發現,日本化妝品都在以不同解釋方式“自證清白”。
蘇菲娜人工客服回復稱:
蘇菲娜人工客服回復廣州日報·新媒體記者稱:“蘇菲娜產品中所使用的每一款原料都經過嚴格的評估和檢測,且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擁有安全管理水平的日本化妝品法規,為了讓消費者能放心使用蘇菲娜的產品,蘇菲娜對生產設施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監管,無論產品是面向中國市場還是國際市場,蘇菲娜都會盡力保證產品質量;而且品牌所有產品進口時都經過海關層層查驗的。”
隨后其再次補充說:“我們產品產地在東京,目前蘇菲娜工廠所在地區均未出現過異常。花王工廠內環境以及所使用的原材料,對生產設施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監管確保產品,確保產品可以安全使用的。”
植村秀客服回復稱:
“植村秀所有的產品均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感謝您對植村秀產品的喜愛。”
芙麗芳絲客服回復稱:
“通過花王(中國)旗下各公司官方途徑進口銷售的產品,均為通過海關檢查且符合中國國家相關標準的合格產品,請廣大消費者放心使用。”
記者留意到,有的日本化妝品此前月成交量達到上萬件。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化妝品受眾大多用戶黏度相對不高,在安全性考量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消費者對日本化妝品會保持謹慎的態度。
“盡管有企業再三表明目前有極少量產品使用源自日本的海洋原料,但產品及使用的原料均經過嚴格評估和安全檢測、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但實際上,這種自說自話的影響不大或難以徹底服眾,因為化妝品不屬于必須消費品,大眾選擇余地非常大。”國內某資深日化行業分析師告訴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該分析師表示,“目前暫時難以評估一旦接下來繼續使用源自日本的海洋原料化妝品,對人體會不會產生危害。但可以肯定的是,伴隨中國日化行業全產業鏈不斷發展,自主研發能力逐步增強,日本原料已不見得比中國原料“高級”;另一方面,保險起見,的確已有企業更換或開始考慮更換原本使用的日本原料。”
專家提醒:
盡量選擇非核污染地區制造的化妝品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日本的美妝產業一直以來都以創新、高質量和注重細節著稱,但針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影響,他認為應該從三個角度去更客觀地看待。
從日本美妝產業端看,其可采取三種措施來打消消費者的擔憂:
一是增加透明度與加強信息披露。增加產品透明度,提供更詳細的成分信息、制造流程和相關測試報告。這有助于消費者了解產品的來源和安全性。
二是提供第三方權威認證。通過獲得獨立的第三方認證可以增加消費者的信任。
三是公開監測數據。在可行的情況下,提供關于產品制造地周圍環境和水質監測的數據,以證明產品的安全性。
從中國監管機構端看,在面對日本進口美妝產品時,應該保持客觀、透明和公正,確保進口美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一是強化對進口美妝產品的監管和檢測,確保產品符合中國的法規和質量標準。
二是增加信息透明度,要求進口產品提供透明的成分信息、制造流程和質量測試報告。這有助于消費者了解產品的安全性。
三是參考國際獨立認證機構的認證,將其作為評估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參考依據。
四是緊密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最新進展,以便在監管時做出準確的判斷。
從消費者端看,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背景下使用日系美妝品,除了選擇知名、信譽良好的日本美妝品牌,以及選擇官方渠道購買產品外,更關鍵是了解產品的制造地,盡量選擇非核污染地區制造的產品。這可以減少擔憂。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曾繁瑩、許曉芳、譚偉婷、涂端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
來源:廣州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