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政府于當地時間24日下午1點
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消息一出立即登上各大熱搜
韓國更是因此鹽價大漲
民眾紛紛“舉國囤鹽”

我國沿海部分地區
也刮起了囤鹽潮
上海的情況如何?
今天下午,記者在盒馬、大潤發、山姆等超市在線購物平臺發現,購買食鹽的市民明顯增多,一些品牌食鹽顯示“補貨中”。



△圖說:記者今天從盒馬、大潤發、山姆等超市在線購物平臺發現,一些品牌食鹽已售罄,顯示“補貨”中。”
不少購買食鹽的市民表示,雖然知道食鹽保質期只有3年,但是看到其他人買了,也就“跟風”囤一些。記者注意到,市民的恐慌一部分是來自微信群,一些微信群已經開始分享“囤鹽”信息。

圖說:某團購小程序中以“囤鹽”“緊急開團”等詞匯介紹購買食鹽的信息。
中國鹽業協會會長李曉東表示,我們國家有嚴格的食品安全規定,國內的產鹽量也滿足需求,所以不建議效仿韓國民眾囤鹽的做法。
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介紹,從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到2021年,核污染水大概已經累積了138萬噸,并且每年遞增。“因為日本從未披露真實數據,估計現在大概有150萬噸核污染水,排放時間可能長達30到50年。
高之國表示,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后,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約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碳-14會在海洋生物體內聚集,碳-14聚集的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
此外,股市信息顯示,江鹽集團(601065.SH)今日觸及漲停板,蘇鹽井神(603299.SH)、雪天鹽業(600929.SH)、中鹽化工(600328.SH)等快速跟漲。
對此,中國鹽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小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國家有嚴格的食品安全規定,國內的產鹽量也滿足需求,所以不建議效仿韓國民眾囤鹽的做法。我國生產食用鹽,使用原料有海鹽、井礦鹽,還有湖鹽,其構成比例分別為22%,61%,17%。
進口海鮮能吃嗎?
日系化妝品能用嗎?
進口海鮮——
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已經對日本進口食品出臺較為嚴格的檢測標準。進口日本部分地區食品、飼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的證明與原產地證明;各地檢驗檢疫機構要對進口的食品進行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口。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已納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疇。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過度擔憂,我們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海鮮,基本都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可以放心食用。
核廢水對我國近海漁業影響很小,因為根據北太平洋洋流圖,核廢水將隨日本暖流向西北方向漂流,并隨北大西洋暖流率先抵達加拿大海域,隨后在加利福利亞洋流的推動下擴散至美國西海岸海域,最后經北赤道暖流抵達中國臺灣海域并進一步擴散至中國東海海域,這個過程時間很長,且近海有來自內陸河流的河水注入,進一步減小了影響。
但是對于遠洋漁業,核廢水的影響相對較大,我國的遠洋漁場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也是核廢水排放后首先受到污染擴散的海域。
因此,在選擇和食用海鮮時,我們應該注意其產地和種類,并根據相關標簽和信息進行判斷。
日系化妝品——
日本的化妝品在中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2019年開始,日本成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直到2022年位置被法國取代。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化妝品行業TOP5進口國分別為法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其中,法國進口金額達到41.9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8.64億元),占總進口金額的比例為24.98%;其次是日本,進口金額為41.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6.23億元),占總進口金額的24.77%。
那么,核廢水排放是否會對這些日資化妝品產生影響?還能正常使用嗎?
有行業人士對媒體表示,首先要以是否使用海洋原料對化妝品進行分類。核廢水排放可能會對海洋來源的原料產生影響,如海藻、魚膠原蛋白等。“除了直接來自海洋的化妝品原料外,還包括了一些放射性元素可能會被海洋生物富集,并被帶入化妝品原料的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政府并沒有出臺任何政策和標準強制化妝品工廠進行放射性檢測。在發生地震后,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行業組織)發表聲明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所釋放到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導致化妝品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影響。”日本一些化妝品公司也增加了產品的放射性濃度檢測項目。
根據我國《海關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規定,海關依法對各類海關監管對象開展核輻射監測,以防范放射性物質非法出入境。
記者:陳麗娜、董浩帆
來源:東方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