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公安消息,近日,不少人訂購機票后突然接到航空公司“客服”電話或信息,以“航班延誤”“機票改簽”等理由誘導進行“理賠”“退費”操作。

案例一
近日,順慶居民王先生接到自稱航空公司“客服”的電話,對方表示王先生的航班因故延誤,將“退費”。隨后,對方告知王先生,“退費”前需向指定賬戶轉賬“驗證”購票信息,并“承諾”操作完成后返還包括理賠金額在內的全部資金。信以為真的王先生多次向對方轉賬12萬余元。
案例二
近日,順慶居民唐先生訂購機票后接到一通自稱“同程旅行”工作人員電話,對方聲稱因航班延誤將對唐先生訂購機票進行改簽,并賠償“改簽費”。信以為真的唐先生按照對方指示下載“微會議”,登錄對方指定的“會議室”,并在對方誘導下接受“屏幕共享”。隨后,唐先生提供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進行“理賠”操作,卻發現銀行卡內資金被多次轉走8萬余元。
案例三
近日,順慶居民王女士接到自稱四川航空公司“客服”的電話,對方聲稱因“操作失誤”把王女士機票“改簽”,將對其進行“賠償”。隨后,在對方誘導下,王女士提供銀行卡號、交易驗證碼等信息“驗證”購票信息,先后被騙11萬余元。
受害人遭遇的系機票“退改簽”騙局。

套路揭秘
獲取信息,騙取信任。詐騙分子首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包括受害人姓名、身份證號、登機時間、航班班次等在內的乘機信息。在受害人登機前的一天或更長時間,冒充航空公司、訂票網站、旅行社等工作人員,通過打電話或發信息的方式聯系受害人,并通過精準提供受害人乘機信息的方式騙取信任。
提出理賠,設下陷阱。初步騙取信任后,詐騙分子會以“航班延誤”“機票改簽”等理由主動提出“退費”或“理賠”。隨后,詐騙分子會以“驗證”賬戶信息、購票記錄等幌子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號或接受“屏幕共享”,進而將受害人一步步帶入預設的陷阱。
誘導轉賬,實施詐騙。接下來,詐騙分子會以“轉賬驗證賬戶安全”“刷流水確保理賠通道暢通”等幌子套取交易驗證碼、誘導轉賬,或者通過“屏幕共享”獲取交易信息,最終轉走資金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出行請務必通過正規平臺、網站訂購機票,切莫點擊陌生的購票鏈接、輕信低價購票信息。
當接到“航班延誤”“機票改簽”等電話或者信息時,務必通過航空公司、購票網站的官方電話、網站等渠道進行核實。
切莫輕易接受任何人“屏幕共享”的操作,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銀行卡、交易驗證碼等信息,不要隨意提供給他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