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臘月,江南迎來一年中最冷時節。紫荊村村民丁小明幾乎每天都到山上轉一轉。
“別的季節砍的苦竹容易被蟲蛀,這時候砍的才能制成好竹笛。”作為竹笛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丁小明帶著村民上山,把適齡的苦竹砍下來,用以制作竹笛。
紫荊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中泰街道,村內苦竹種植面積達2.8萬畝;竹笛產量占全國85%以上。
近年來,紫荊村深挖竹的文化價值,打造“中泰竹笛”區域公用品牌。依托竹笛夏令營、笛簫文化公益課堂、竹笛人才文化藝術交流周等活動,廣邀笛界專家、演奏家,通過制笛與演藝的頻繁互動,提升紫荊村的知名度。“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深度體驗竹笛制作和笛文化,將非遺技藝發揚光大。”丁小明說。
2021年,紫荊村創建紫荊笛音共富工坊,發起建立竹笛行業協會黨支部,168家竹笛加工企業(戶)成立4個工坊片區黨小組,構建“村黨委—行業協會黨支部—工坊黨小組”三級聯動機制,推行議事謀發展、合作強支撐、學堂提能力、直播拓市場、農民獲增收“五步法”。
現階段,紫荊村竹笛年銷售量超450萬支,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5億元。2023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5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5.3萬元。
近年來,余杭區引導各個鄉村依托自身資源稟賦,發揮特色優勢,激發產業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鸕鳥鎮雅城村是余杭區最偏遠的村莊之一,一度是個落后村。近年來,雅城村發展蜜梨等特色產業,帶動就業崗位近400個,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000余萬元。
“為持續延長蜜梨產業鏈,我們攜手多方力量組建了蜜梨共富工坊,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生產加工、衍生產品研發銷售等全鏈條的指導幫扶,助力農戶增收。”杭州鸕鳥鄉村產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琳強說。
2023年,余杭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5223元,比上年增長6.9%;村均經營性收入達757.07萬元,比上年增長14.65%。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劉穎表示,余杭區將進一步做強“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拓寬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渠道。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06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