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勤春來早。山谷里天剛亮,吉吉妹爾已經收拾利落,跨上摩托,沿著新修的“好漢路”,5分鐘便到了自家羊圈。“趕上春節前羊出欄,這幾天賣了40只,賺了三萬多塊。”談起收入,妹爾喜上眉梢。
吉吉妹爾今年54歲,是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小谷溪村3組組長。他說的“好漢路”,是村民上山喂羊必經之路,東起3組吉吉三兒家門口,西至4組毛家山,長約3公里,寬4.5米。
幾年前,彝家新寨建設實施后,村民住進了山下新房,但羊圈、林子、莊稼地還在山上。山里沒路,雨水又多,出行全靠雨靴。修路前,妹爾每天要背著上百斤重的飼料,蹚稀泥,攀樹干,爬山喂羊。他的莊稼地離得更遠,步行往返一趟要三個多小時。為了解決出行難題,包括妹爾在內的十八戶村民坐下來商議,決心修條路。
“我們不怕出力,可大家的錢只夠修一條毛坯路。硬化下來至少要幾百萬元。”妹爾找到時任駐村第一書記、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幫扶干部柴杰和時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現任村黨支部書記立古羅波,商定由妹爾他們先修毛坯,柴杰等人協調硬化款項。
從羊圈向前兩公里,就到了這條路最陡峭的羅家坪段。道路護欄外一米處有個豁口,向下望去,山崖幾近垂直。“以前種地就從這里爬上來,但這條路車子上不來。”妹爾說,立古羅波和他圍著山,來回爬了幾遍,定下繞行的修路方案,然后挨家挨戶協調被占用土地的村民。
說干就干。十八戶人家每戶出一人,背著工具、干糧上山,整整修了兩個多月。俄木葉古力氣大,他提著油鋸,伐木開道。坡陡處,挖掘機上不來,大家取來繩子,一頭綁在山頂樹上,一頭纏在腰間,懸在崖上,用鋼釬鑿壁撬石,把一側山頭削成了緩坡。
村民忙著修路,第一書記柴杰則想辦法籌集了款項。隨后,鎮政府立項進行公開招標。一家建筑公司中標開工后沒多久,卻“撂了挑子”。
“施工難度比預料中的大,加上原材料上漲,成本增加,工期滯后。”民主鎮紀委書記劉建波說。馬邊縣紀委監委與鎮紀委實地督查時發現這一問題,縣紀委監委當即督促縣交通局等部門加強指導。鎮政府組建專班,強化與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溝通。多方合力推動下,2022年7月,道路完成硬化正式投用。
路通了,村民生產生活得便利,小谷溪上中下3個片區6個村組也得以進一步聯結。“上片和中片的村民,下山不用再從別村繞行,娃娃也能到下片新建的村小上學。”立古羅波說,今年春節后計劃整合片區旅游資源,做好文旅研學項目。
沿路下到山腳,不遠處的村史館里,展示了小谷溪從奴隸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從一窮二白到脫貧摘帽,“一步跨千年”“邁步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展覽中有一張放大的A4紙,是十八戶村民寫下的修路承諾書:“我們是小谷溪村村民,我們自愿修一條村內道路。我們承諾,自己投工投勞……團結一致,以集體利益為重,不設障礙,不以一己私利阻礙道路建設的正常開展。承諾人:吉吉妹爾、吉吉妹吉、吉補羅批……”18個紅手印,摁在18個用漢字書寫的彝族名字上。村民們稱這條路為“十八好漢路”。
從毛坯到硬化,“好漢路”和這份樸實的承諾書,見證了一條山路的從無到有,見證了彝族群眾立志振興、自力更生、拼搏奮斗的實干精神,也見證了在黨中央的政策引領下,幫扶干部和基層各級組織合力推動、團結進取的不懈努力。(徐菱駿)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