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隨著清越的雞鳴在靜謐的山坳回響,石門村村民李雙合趕忙起身,簡單吃了早飯,就同妻子駕駛廂式貨車出發了。
車行蜿蜒山路,繞過冬日鄉野,待副駕駛座位上補覺的妻子醒來,北京密云區馮家峪鎮的集市到了。看一眼時間,剛剛6點多。尋一片空地,車穩穩停下,忙碌開始了。
搭架、卸貨、分類擺放……李雙合干起活來十分干練。不多時,一個簡易服裝攤位支了起來。上衣、褲子掛在架上,鞋襪配飾擺在車前,井井有條。
“大哥,這款褲子有黑色的不?”“有,拿給您試試。”迎來第一位顧客,李雙合趕忙招呼。做買賣20多年,對老鄉的需求,夫妻倆熟稔于心,“耐臟耐穿,適合干農活,賣得才好。”一番討價還價,一單開張,李雙合臉上露出笑容。
上午11點多,顧客漸少,夫妻倆收攤往回走。“半天下來,掙了有幾百元吧。”李雙合掰著手指算起賬。這些年,從小三輪到大廂貨,他的“流動”服裝生意越做越大。
在石門村,像李雙合這樣到山外找路子的人有不少。村民口中的“能人”許國才,便是其一。
每逢農閑,許國才一邊聯系用工方,一邊組織有意愿的村民到北京務工。天不亮就開著面包車,帶上務工隊,到密云做些栽花種樹、壘壩筑堤的活計,晚上再將村民帶回家。
“只要踏實肯干,兩三季工期下來能掙到不少錢。”許國才滿懷信心。為了幫老鄉獲得更多務工機會,馬營子鄉還牽頭成立鄉村勞務服務中心,按業務種類拉起勞務專業隊,線上線下提供用工信息和技能指導。
一場大雪不期而至,顧不上雪后路滑,駐村第一書記張函岱趕到村民李守民家,捎上兩件棉衣,將前幾日賣小米的錢送來。“謝謝小張,比往年又多賣了不少錢。”李守民拱手道謝。
石門村距離鄉里縣里都不近,加上老人多,農戶家里產的山楂、板栗、小米等山貨,不易出手。2023年初,張函岱從灤平縣稅務局來駐村,如何讓山貨“遠走高飛”,他決心想個法子。
隆冬時節,小米是不少人的食補之選。考慮到老鄉自家種的小米品質好、無添加,自己又懂一些網上宣傳,他打算一試。
聯系好,開上車,張函岱和駐村工作隊隊員黃平、郭其琛登門收貨。“大娘,咱家今年種了多少,留下吃多少?賣多少?”剛進村民王桂芝的院子,他就俯身抓起一把小米,放在手心搓捻,看色澤、聞氣味。幾家下來,后備箱滿滿當當。
回到住處,分裝打包,每袋5斤,用印有石門村標識的袋子進行包裝。一切就緒,他寫起了微信公眾號。從食療功效到儲存妙招、烹食方法,清晰在列。“‘酒香也怕巷子深’,還得多宣傳。”點擊發送,不一會兒,便收到許多訂單……
貨出山,人出工,除了到外面闖一闖,村里人還琢磨起“引進來”的主意。
村口的張欄英家院門前,一包包商品擺放整齊。張欄英是村里的美團“店長”,大家買生活用品、當季食品經常找她。
張欄英正蹲在一堆貨中找訂單。“以前一入冬,能囤的都是蘿卜白菜。想買點好吃的不太方便。”得知美團優選下沉到村,張欄英申請當了“店長”。
浙江的魚,福建的茶,海南的果……如今,村民只需提前一天下單,第二天平臺便將商品統一送來。
“帶動更多村民尋找致富途徑,要讓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各類要素動起來。動起來,就能發展得更好。”馬營子鄉黨委相關負責人說。
天色漸暗,夜幕下的石門村寧靜美麗。偶有車輛駛過,車燈與山鄉燈火交織著,星星點點,充滿生機,飽含希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7日 07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