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辰龍年來臨,主打龍元素的設計紛紛登場,中國生肖文化迸發新活力。不論是歷史久遠的“文化龍”、奇思妙想的“藝術龍”,還是時尚前沿的“國潮龍”、喜聞樂見的“民俗龍”,都賦予傳統意象以新的生命力和奇趣感,烘托了農歷新年的文化氛圍。數個充滿濃濃年味的龍年設計產品一經推出,就成為深受消費者和用戶追捧的“網紅”。
追溯這種“網紅”現象的生成路徑不難發現,一批優秀的青年設計師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獨具匠心,將傳統“龍”的意象與文學藝術、國潮設計、流行文化、歷史典籍深度融合,通過創造性的藝術表達和加工,讓優秀民俗文化真正“破圈”。
青年設計師繪制、打造中國龍形象,是一種基于人文情懷的文化自覺。他們具有專業素養、藝術審美、創作激情和豐富想象,不僅對傳統民俗文化的歷史源流有著深刻理解,也對龍所代表的精神具有強烈認同,能夠積極尋求其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與連接點,深入挖掘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從而彰顯古老意象的現代魅力。
正是在一批優秀青年設計師的操刀打造下,這些龍形象衍生融合到文旅、影視、服裝、金融等多個領域,甚至有望形成產業鏈,給龍年消費帶來更多想象和靈感。在影視文化領域,以經典動畫《十二生肖》《西游記》《花木蘭》為素材而創作的“塌鼻龍”“白龍馬”“木須龍”等形象擁有大批忠實粉絲,據此制作的表情包、輸入法風靡青年人群,使得新年祝福洋溢于“表情窗口”;在服飾設計領域,萌態十足的卡通龍、栩栩如生的刺繡龍融入新中式風格,馬面裙、旗袍等特色服裝銷量可觀,可謂風頭正盛的“新年戰袍”;在郵政收藏領域,“天龍行健”和“辰龍獻瑞”為代表的郵票一票難求,依托龍形象設計的紀念幣、貴金屬飾品同樣受到追捧……龍元素、龍形象的廣泛應用和消費實踐表明,以深刻的文化自覺將傳統民俗文化價值與現代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可以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讓傳統文化元素深入日常生活,在市場和文化領域創造更多可能。
龍元素的熱度在年關節節攀升,看似意外,實則有必然性,其流量密碼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完成的創造性轉化。青年設計師塑造的龍形象雖然在體態和表現手法上千差萬別,但萬變不離其宗,從形象到內涵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出處,比如商周龍的詭秘莫測、秦漢龍的勇猛精進、魏晉龍的灑脫飄逸、隋唐龍的雍容華貴。龍所代表的吉祥美好、百折不撓、暢通天地等諸多精神品質,已經凝聚為廣泛的社會共識。這也表明,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廣大青年不妨在堅守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基礎上,挖掘其所蘊含的思想精華并進行當代思考,聚焦人民期盼和文化需求,借助專業知識,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更加鮮活的生命力。
當前,各種文化需求提升,設計領域前景廣闊,但同時該領域面臨新業態、新模式供給與需求快速迭代升級的挑戰。青年設計師在投身創作的過程中,既要有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精髓的自信,也要有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傳播載體的勇氣。
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有志于從事文化創作的青年不斷前進的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廣大青年定能守住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標識,更敏銳地把握文化市場未來發展趨勢,以新技術盤活歷史文化資源,推動設計創新向更多行業和領域拓展。同時,堅持在繼承中轉化,在守正中創新,并在創新中更好地守正,使中華傳統文化煥發更蓬勃的生機、擁有更持續的“流量”。
(作者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青年教師、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