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佳節,中國人總會以獨有的方式,用傳統文化詩詞展望來年,彼此祝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引經據典,給人們以深刻的思想啟迪。讓我們一起在新春之際,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這些用典,感悟詩詞之美,勉勵彼此,接續奮斗。

今天這堂課意義非凡、有的放矢,抓住了歷史的要點和教育的要害。要打牢愛國主義的基礎,就要了解歷史。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腹有詩書氣自華”。14億中國人民凝聚力這么強,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精神,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了解我們5000年延續不絕的歷史,就能自然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了解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屈辱史,才能理解中國人民對于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愿望。
——2019年12月19日,習近平視察澳門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和英才學校時的講話
【原典】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北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釋義】
《和董傳留別》是蘇軾離開鳳翔時寫給新科進士董傳的一首留別詩。蘇軾在鳳翔府任判官時,與董傳私交甚篤。董傳雖家境貧寒,但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樸素的衣著掩不住他積極進取的精神風骨,故蘇軾以“腹有詩書氣自華”贊之。
“腹有詩書氣自華”為傳世名句,一個“自”字,強調了高雅不凡的氣質源于書香熏染?!皻狻辈粌H指讀書帶給人的儒雅之氣,更是指在面對人生失意和窘迫時所表現出的豁達態度。讀書不僅可以長知識,還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氣質高雅。曾國藩對兒子曾紀澤說:“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北宋詩人黃庭堅則從反面加以論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庇軐W家培根這樣闡述讀書與人的性格氣質的關系:“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編輯:萬鵬,設計:劉圓圓)
(資料來源:《習近平用典》第一輯、人民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