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徐徐,月光如水。3月20日,時針劃到晚上9點,楊福財關上店門,補齊貨架,擰開臺燈,啟動電腦,邊整理賬單,邊和記者盤點起這一天。
在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馬場村,楊福財家的農資店位于主街,開業15年,顧客多來自方圓八九公里、周邊五六個村寨。
正是春耕備耕時節,今年賣得最好的是啥?
楊福財拿起柜臺上的一摞收據,邊看邊說:“從早上7點開門,一個小時內成交13單,多半是買水稻種子的。”
楊福財的門面有兩間。一間堆滿各類種子,一包摞一包,大約有20種,門口搭了一個小貨架,重點展示優良品種;另一間擺放農藥、化肥、地膜等農資,一層疊一層,目測有六七十種。
春耕時節,店里生意怎么樣?
“現在趕上農忙,一天少說也有百十個人來問價。”楊福財調出近一周的進賬單:平均每天四五十筆交易,僅3月19日銷售額就達12113元。“一天賣上兩萬元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每年農歷二月到四月最忙,3個月的銷售額能占全年七成多。”
記者接過鼠標,瀏覽一個月來的賬單:累計賣出1噸種子、11噸肥料、1.3噸農藥。“農資需求總量相對穩定,但農民的購買渠道越來越豐富,競爭也激烈了。”楊福財說。
午飯時,種植戶楊明才來過。家里打算種10畝稻,選什么品種卻拿不定主意:“早年最圖稻谷結得多,后來更想稻谷長得好,選種先看病蟲害抗性。現如今,農技服務跟得上,苗壯產豐,就想要口感好、賣價高的品種。”
楊福財挑出“川優3727”“荃優58”兩個新品種:“我在自家地里試種了,畝產高、口感糯、抗性強,單價一斤高出五毛到一塊錢。”楊明才滿意而歸:“各種上5畝地,回去就準備育苗移栽。”
“近些年,農業生產新變化不少,要想賣好農資,得研究產品、緊跟市場。”楊福財說,“比如5年前,傳統化肥銷得多,后來不行了,今年明顯不好賣。”
烏當區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站站長張勇分析,新型復合肥市場份額走高,原因在于用量少、效果好,能降低土壤板結、減少環境污染,算單價成本不低,但是算長遠賬、生態賬更值,化肥減量增效,農戶認可度越來越高。楊福財的賬本顯示:新型復合肥單包價格貴30元,今年備貨20噸,現在只剩1噸。他估計,春耕結束前還得再進貨30噸。
有“升”就有“降”。相比優質種子、新型復合肥的暢銷,整個下午,楊福財只賣出1瓶殺蟲劑、3包除草劑,“今年春耕以來,只賣了去年同期的六成”。他說,每年區里組織農技服務,指導農戶科學、合理、適量使用農藥,“土地管護越來越精細,保護耕地,就像保護大熊貓。”
晚上11點,楊福財算得店里20日的銷售額為12371元。記者結束一天的采訪,臨行前問起楊福財下一步打算。“種子、化肥不愁賣,還得繼續進貨。”楊福財還想開拓農機出租新業務,“貴州山多地碎,這兩年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坡改梯、小變大、彎取直,農業機械化肯定是趨勢。”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4日 01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