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論壇】
作為中國經濟基礎最好、營商環境最優、區域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城市群基本建成了圍繞都市圈的高效便捷鐵路交通網絡,今年以來客流量不斷攀升,客流峰值超過了300萬人次,日均客流也保持在200萬人次以上,相當于一座城市在常態化“流動”。這一數字,既體現出人們追求生活便利的訴求得到保障,也反映了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富有活力和效率。
高鐵作為一種現代社會快節奏生產生活必備的交通方式,為企業拓展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的營商環境。鐵路高效物流服務不僅能夠顯著降低商品貨物的運輸成本,而且能夠提高產業鏈上下游生產的協同協作水平,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長三角地區在太陽能光伏制造領域形成了產業集群,不僅建成了從硅料提取、硅錠制備、電池生產到系統應用的完整產業鏈,而且掌握了光伏產業的絕對定價權。借助高鐵帶來的大規模人口流動,還能夠讓新產品和新技術快速傳播,加快了科學知識和創新技術的交流,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幅達11.17%,凸顯出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在不斷加速。同時,高鐵作為現代化都市的重要標志,是城市具備完善、便捷、高效基礎設施條件的重要體現,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品質和吸引力,有助于獲得國內外投資者的青睞,為企業發展搭建更好的硬件條件、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以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合肥市為例,從2012年到2021年,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年均增長率為5.7%,新成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000家。預計每年鐵路建設的投資規模超過千億元,毫無疑問將成為推動地區經濟增長、保持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因素。鐵路建設不僅會擴大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規模,還將帶動與之相關的服務業、旅游業、制造業、建筑業等產業鏈高速發展。鐵路建設投資的漣漪效應,給長三角企業賦予了充盈的商業機會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當然,對于每個長三角的普通勞動者而言,這也意味著豐富的就業機會和寬廣的職業發展空間。
“跨界無感”鐵路網絡呈現出高強度、多樣化、高頻次、強時效的特點,提高了區域內各個城市之間的通勤效率,當之無愧地成為鏈接區域內各個中心城市的主動脈。便捷的鐵路交通,加強了城市間經濟、社會、科技、文化、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聯系,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實現筑牢根基。
“跨界無感”鐵路網絡還放大了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上海的大型國企和外資企業、杭州的高新技術產業,都能借此將生產基地、供應鏈和經銷商散布到區域內具備優惠條件的城市,形成了生產資料、人力資本和產業商業用地的優勢互補,產業協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聚集在上海、杭州和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憑借便捷的鐵路網絡,在更大范圍內選擇合作伙伴,將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利用。
例如,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就是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顯著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了區域科技協同創新能力。區域內統一開放市場體系的形成和各種生產要素的高效合理配置,增強了區域經濟發展潛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長三角成為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提供了強勁動力。除此之外,長三角城市群都市圈快捷交通還為區域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異地門診結算、跨省中高職貫通培養等措施,讓醫療、教育、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更加便利,提升了區域內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提高了長三角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獲得感。
長三角地區鐵路交通網絡里程的快速增長,是中國鐵路建設跨越式發展的縮影,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生動寫照。更為重要的是,鐵路網絡促進了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現代化社會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創新性帶動了區域內各種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和重新配置,催生了產業深度優化轉型升級,高效能、高質量地提升了全要素生產率,讓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未來,長三角地區的鐵路建設將繼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拉動經濟持續增長,助力社會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全國鐵路網絡的不斷完善,也將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注入新的動能,為國家的富強繁榮增添無限生機。
(作者:田豐,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