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歸根到底要靠人才,既需要“高精尖”科技人才,更需要大批具有扎實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具備現場技術處置能力、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人大代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電焊工孫景南交流時指出,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光圖紙設計得好還不行,最后要落實到焊工手里,“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倳涍@番飽含深情的話,充滿著對勞動者的敬意,更揭示了大國工匠、技能人才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賦予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以新的內涵,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歸根到底要靠人才,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既需要“高精尖”科技人才,更需要大批具有扎實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具備現場技術處置能力、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新質生產力之“新”,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是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引致的生產力躍遷,是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可持續性發展更強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之“質”,指向科技創新含量,核心是科技,關鍵在質優,意在強調科技創新服務生產力發展的能力。創新離不開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術、精工精神。當前,技能型人才技崗不匹配、社會認可度不高仍是制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快建設與之相匹配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把更多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中把握發展主動,以人才培養之“質”驅動科技創新之“質”,進而提升新質生產力之“質”。
新質生產力之“產”,指向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工人對于產業發展的嗅覺最為靈敏,尤其那些擔當產業領軍人才的大國工匠,他們既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工匠良師”,更是發展新興產業的“精銳主力”。他們攻關卡脖難題,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撐腰”;又傳承工匠精神,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育才”;更利用技術優勢,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一路“護航”。這樣的工匠大師要越來越多,既立“頂天立地”之姿,又成“鋪天蓋地”之勢。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的深度應用。要讓以AI數字工匠、大數據產業工匠、智能產業工匠為代表的復合型、數字型工匠,成為支撐新質生產力之“新”的大樹。
新質生產力之“力”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生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強大國工匠培育力度,集聚政校企三方優質資源實現辦學入企、辦學入園,人才共培、供需匹配,圍繞新質生產力新增專業點,調整、淘汰傳統落后專業點,建設工學一體化專業、品牌專業、特色(精品)課程等,不斷提升專業與新質生產力關聯產業的對接率,培養更多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凝聚工匠之力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