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時評】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這為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深刻變革和全球產業鏈布局重新調整,西部地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
從資源稟賦條件出發,重點發展特色產業。西部地區要從自身資源稟賦條件出發,利用好礦產資源儲量大、分布相對集中,土地面積廣闊且地形地貌多樣化,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以及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獨特等優勢,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今天的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堅實邁進,截至目前已打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9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電子信息、航空等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從發展階段出發,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當前,東部沿海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和較強的產業競爭力,但同時也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資源緊缺、能源供應緊張等問題,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這為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帶來了難得機遇。數據顯示,近年來,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產業區域布局持續優化,區域發展的協同性不斷增強。2018至2022年,東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由54.16%下降為52.71%,中西部由41.08%上升為42.71%。西部地區要抓住這一機遇,立足自身產業基礎,選擇與自身發展階段相匹配的產業進行承接,要循序漸進、避免盲目引進不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產業。同時,要加強與東部地區的經濟聯系和合作。在承接產業轉移時,要學習借鑒東部地區成功經驗,做好各項承接工作,提升軟環境和配套能力。
從區位優勢出發,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西部地區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也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西部地區要充分發揮這一區位優勢,強化互聯互通建設、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據統計,截至2024年4月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8.9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要建設好利用好各類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自貿試驗區等平臺,扎實推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同時,要做好國際國內規則制度銜接、內外貿市場渠道雙向對接和企業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西部地區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更好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從生態環境特點出發,始終堅持綠色發展。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多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同時也面臨著生態保護和修復的雙重任務。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不能簡單地追求速度和規模,而應當注重質量和效益。今天的西部,綠色版圖不斷擴大:退耕還林還草累計超過3.2億畝,設立三江源、大熊貓兩個國家公園,長江干流、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在貴州,退耕還林、濕地修復、石漠化綜合治理加緊實施,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在內蒙古,春季造林全面鋪開,今年計劃完成防沙治沙1500萬畝,草原休牧、礦山綠化也在同步推進。西部地區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放在首位。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提高綠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制定和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環保產業政策等政策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領域;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傳統產業要向新興產業轉型升級,人才是關鍵要素。西部地區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引育工作。一是制定更加靈活、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通過提供稅收優惠、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到西部地區創新創業。二是大力營造尊重人才、服務人才、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為他們的生活、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三是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和挖掘,通過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本地勞動力的技能和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同時鼓勵和支持本地人才回鄉創業,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張川川,系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