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杭州10月10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賽季”,為啥這么火?
新華社記者夏亮 李博聞 胡佳麗
中國網球公開賽剛剛落幕,武漢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賽又接踵而至……從丹桂飄香的九月到秋風送爽的十月,這些賽事裝點了中國秋季的體育日歷,也讓無數網球愛好者為之欣喜。
男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ATP)官網顯示,進入9月份以來,在國內舉辦的ATP巡回賽分別有成都公開賽、杭州公開賽、中國網球公開賽以及上海大師賽。女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WTA)官網顯示,在此期間國內舉辦的WTA巡回賽分別有廣州公開賽、江西公開賽、寧波公開賽、武漢網球公開賽以及中國網球公開賽。
這些賽事中,除了成都、杭州公開賽屬于ATP250賽事,廣州、江西公開賽屬于WTA250賽事外,其余皆是高級別比賽。其中,上海大師賽屬于ATP1000頂級賽事。武漢網球公開賽和中國網球公開賽雖然“背靠背”,但兩項比賽也同樣都屬于WTA1000頂級賽事。
公開數據顯示,從9月18日成都與杭州公開賽同時打響,到11月3日江西公開賽落幕,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共有4項ATP巡回賽和5項WTA巡回賽相繼在內地舉行,而這還不包括稍低級別的挑戰賽。
賽事緣何如此之多?
中國網球運動管理中心賽事部主任呂亮說,“中國賽季”由來已久,通常是指每年夏秋之交,在中國舉辦的一系列高級別職業網球賽事的總稱。
“高級別賽事相對集中舉辦屬于國際慣例,在四大滿貫前均有時間和地點相對集中的高級別賽事。”呂亮表示,“中國賽季”的設立有利于高水平球員連續參賽,對于加強賽事宣傳推廣、提升商業價值、推動城市影響力、拉動經濟消費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在李娜之后,隨著以鄭欽文為代表的一大批新生代網球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迅速崛起,再加上中國公開賽、上海大師賽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水平本土國際賽事長期影響,廣袤的中國市場也愈發受到ATP和WTA的青睞。
ATP國際執行副總裁艾莉森·李表示,今年ATP的四項賽事在中國經濟排名靠前的城市舉辦,并且他們有著中國最好的網球場,“2024年是令人興奮的一年,所有中國選手都將參加‘中國賽季’。所有在中國舉行的ATP賽事都變得非常具有贊助價值,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一票難求。”
國際網聯(ITF)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參與網球運動的人口有8718萬人,中國以1992萬人成為全球網球參與人數排名第二的國家,僅次于美國,占全球總網球人口的22.9%。同時,中國網球場的數量也為全球第二,達49767片。
隨著基礎設施和場館條件日益完善,中國各大城市也熱衷于積極承辦高水平的網球賽事,借此拉動賽事經濟,提升城市國際形象。數據顯示,2024年中網的現場觀賽人流量刷新賽會紀錄,門票總收入超8000萬元,創下中網門票銷售歷史新高,較去年上漲60%。
盡管熱度不如經營多年的中網,但首次承辦ATP巡回賽的杭州同樣收獲了信心。據統計,杭州公開賽共吸引了3.2萬名觀眾前來觀賽,熱門場次上座率達到84%。杭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高質量賽事為核心,大力促進城市文化、旅游等產業與體育共榮共生、彼此賦能,這將為杭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無限可能。
對于中國網球事業發展而言,正在上演的“中國賽季”同樣也是一場雙向奔赴。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表示,高水平賽事鍛造高水平選手,高水平選手需要在高水平賽事中磨煉。國內舉辦的眾多國際賽事,為新生代選手的脫穎而出創造了突破的機會。這些賽事中,“外卡”大多發給了年輕的中國選手,讓他們及早地接受高水平賽事的檢驗,與世界優秀的網球選手們交流互動,開闊視野,提高能力,加速成長。
相關研究表明,跨越人均GDP8000美元門檻,體育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作為集場地、裝備、培訓、競賽等多種消費元素于一身的運動項目,網球近年來在中國快速普及和推廣也正在印證這一觀點。
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選手在國際賽場取得突破,網球這項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關注的熱門運動,還將在中國掀起更大的浪潮,而“中國賽季”未來也將變得更加璀璨奪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