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列滿載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鳴笛出發,經阿拉山口出境抵達德國漢堡后,以鐵水聯運方式轉運分撥,最終抵達瑞典哥德堡。目前,中歐班列(武漢)共有55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17個城市。
“省內的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光伏產品以及電商產品相關企業是主要的服務對象,長三角、珠三角也有越來越多的客戶。”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沙鵬俊說。
在武漢陽邏港1500多米的岸線上,一、二、三期碼頭并列排布,生產運營井然有序。這片深水良港,是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中西部地區的重要“出海口”。通過無縫對接中歐班列,陽邏港已開辟多式聯運通道近50條,輻射區域延伸到西北、西南地區乃至歐洲腹地,實現“通江達海”。今年1月至8月,陽邏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5.64萬標箱,同比增長5.98%。
作為全球第四座、中國首座專業航空貨運樞紐,位于武漢都市圈的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已開通貨運航線75條,其中,國際貨運航線24條、國內貨運航線51條,日均貨郵吞吐量穩居全國前列。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如今的武漢,乘坐高鐵4小時可達全國80%的重要城市,正在構建“7環30射”高快速路網,陽邏港近洋航線可直抵日本、韓國和俄羅斯,中歐班列(武漢)可深入亞歐大陸,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與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客貨雙樞紐已形成覆蓋全國、聯通亞歐美非大洲的軸輻式航空貨運網絡。
武漢市副市長張忠軍表示,武漢正加快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不斷完善樞紐鏈接功能,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重塑“貨到漢口活”。
武漢市將商貿物流列入“965”現代產業體系,從提升樞紐能級、拓展通道能力等8個方面,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平臺”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打造“樞紐帶動貿易、貿易聚集產業、產業反哺樞紐”的經濟循環,加快建設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10月2日,武漢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2024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至此,武漢提出建設“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已獲批4個。
武漢市發改委主任孟武康介紹,武漢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以武漢國際貿易城、灄口鐵路物流基地等物流設施為基礎,組建以盤龍交投為牽頭主體的樞紐運營聯盟,持續提升干線物流組織、多式聯運、區域分撥等基本功能,打造擴大內需、鏈接生產和消費的現代商貿物流發展高地和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的國際國內商貿物流供應鏈組織中心。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