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讓絕大多數孩子受益——一所學校的網球發展之道
新華社記者韋驊
在日前于巴林舉行的2024世界中學生夏季運動會上,18歲的任鈺菲奪得女子團體、單打兩項冠軍,而她的母校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的網球培養模式,再次引發關注。
首師大附屬育新學校自從將網球項目引進校園、開設網球校本課程以來,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教育+網球”的校園網球育人路徑。除了像任鈺菲這樣的未來之星,該校培養出的一大批網球人才也在這條賽道上持續發光。
校長考了六個證
該校介紹,2005年,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出臺“1+X課程”,要求每所學校發展一個特色項目,打造符合學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
至于發展哪個特色項目,學校也是花費了不少心思,做了多項調研。“學校要引進一個體育項目,首先得了解這項運動,為此我考了足球、網球、田徑、跆拳道等六個項目的裁判證。從受眾、安全性等多方面考慮,我們最終選擇了網球。”近日,該校小學部主管校長付勝利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2005年9月1日,開學第一天,每個孩子都帶了支網球拍到學校。但那時,學校對于該項目的發展前景,并沒有十足的把握。場地夠不夠、家長能不能接受、到底該怎么教?這些都是擺在學校面前的問題。
“說實話,當時我們也不知道這個項目能不能發展起來。學校首先對場地進行了改造,在以前的多功能場地上,改了兩片網球場出來,在周邊拉了圍網,還建了網球墻。現在幾個校區的綜合館也改造成了網球館,孩子們再也不用自己準備拍子了。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在網球這件事情上達成了默契。”付勝利說。
近20年過去,現如今,校網球隊多次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也與中國網球公開賽組委會合作,構建球童培訓系統,參與中網、澳網、法網等國際賽事的競賽組織工作。除了網球,學校的其他體育項目比如棒球、武術等也有不錯發展,形成了以網球為龍頭、其他項目協同發展的局面。
“網球,就是我們在體育上的最大公約數。”首師大附屬育新學校校長陳國榮說。
持續探索 學業并重
據介紹,作為12年一貫制學校,在該校的教學體系中,一到六年級的孩子每周有五節體育課,其中一節是網球課。進入中學,網球教學更多地以社團方式呈現。對于有天賦的孩子,學校還會以課后服務的方式進一步指導。在教學方法上,學校也持續精進。起初,社會上的書籍更多的是教授如何握拍和擊球,但對于校園教學,市面上找不到任何素材。
“后來我們引進了國際網聯的‘Play&Stay’教學體系,但由于這套體系的初衷是讓更多的人打網球,所設計的也是針對16個人的課程結構。但怎樣面對40個人甚至60個人的班級教授網球?我們就結合之前的經驗做了改良。”該校體育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曹鄭說。
“一節課就40分鐘左右,我們為了盡量地在器材上節省時間,就設計出了安全、高效、便攜的器材。在教法上,我們根據‘Play&Stay’的十步教學法,進一步優化。這既讓學生們達到鍛煉效果,也讓他們在對抗中感受到樂趣和成就感。”
陳國榮表示,不應該簡單地將網球當做一項運動,而是立德樹人工程里一個有效的抓手。一套完整的校園網球體系,不能只有科學訓練,還有文化課學習。
“運動員有很多比賽,外出時間較多,他們回來后,學校怎樣把文化課進行有效銜接,這是一個課題。我們對老師提出要求,讓他們在孩子回來后把最核心的知識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傳授。讓運動與文化課相輔相成,最后發展起來的運動員,綜合素質會更好,發展也會更加持續。”陳國榮說。
任鈺菲說:“一些運動員在打青少年比賽的時候,已經去專業隊訓練了,可能在文化課上有些缺失。但在這一點上,學校一直支持我,給我在學業上很大幫助,這讓我的思維也更加開闊。”
讓絕大多數孩子受益
近年來,中國網球進入發展快車道,不僅涌現出像鄭欽文這樣的明星級選手,更多家庭有能力也有意愿支持孩子練習網球。陳國榮認為,目前網球項目的發展態勢良好,整個社會都在慢慢地認識、理解、喜歡網球,為學校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良好氛圍。他表示,接下來學校在不斷擦亮這個品牌的同時,會積極發揮業內引領作用。
陳國榮說,要想做得更好,就應該讓“借勢”與“強己”相結合。在這么好的外部條件下,更重要的是“強己”。在突出這一校園文化的同時,更好地進行頂層設計。
他說:“畢竟我們是一個12年一貫制的學校,一個孩子從小學入學到高中畢業,在這一歷程中,首先是讓每個人最起碼都能認識和理解網球,之后讓感興趣的孩子得到發展,讓有天賦的孩子脫穎而出。同時,我們也不能僅僅依靠幾位成績出色的運動員‘講故事’,畢竟發展校園體育運動最好的效果,是盡可能地讓絕大多數孩子受益。”
“如果想把文化固化下來,把體系健全起來,核心的力量在于老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一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優秀的教師隊伍;二來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外部力量,引進社會資源,為孩子們的發展提供支撐。”
陳國榮還表示,首師大附屬育新學校作為中國學生體育聯合會中小學網球分會主席單位,對全國中小學的網球運動有統籌責任,所以在組織網球賽事時,也會注重資源分配,促進網球項目在全國均衡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